<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許人傳的詩詞(523首)

    101 《白氏夫人生日二首》 宋·仲并

    斷機久已傳家訓,采藻端然繼國風。
    庭院爐煙春藹藹,門闌瑞氣曉蔥蔥。
    遐齡愿效三桃實,拜壽何辭百盞空。
    自幸晚為門下士,余波應許丐奇窮。

    102 《偶食雞頭有懷萬元亨沈德遠林子長橫塘三主人》 宋·虞儔

    年豐豈特菱蓮芡,米價新來如許賤。
    不孤后稷由已思,誰作顏回忍饑面。
    清朝已拜富民侯,太史莫書循吏傳。
    我今何事不歸田,豆飯芋魁甘得嚥。

    103 《題王巴州傳經樓》 宋·魏了翁

    牣庋充廚書滿家,到無言處柰書何。
    六經文字未曾有,三代圣賢如許多。
    直自語言空布滿,卻嗟人物轉消磨。
    有來訂古談經者,試把斯言為切磋。

    104 《寄淮東總領許叔庸》 宋·章甫

    太平寺里留詩別,江北江南幾秋月。
    那知未著侍臣冠,坐總軍儲持使節。
    平生一飯不忘君,蟠胸萬卷皆經綸。
    聞說別來頭更白,憂國只今能幾人。

    105 《知宗柑詩用韻頗險予既知之復取所未用之韻續》 宋·林景熙

    書閱揚州貢,功觀禹化覃。
    香包分橘柚,秋色動江潭。
    破暑花凝雪,凌寒葉染藍。
    金衣愛日照。

    106 《少年》 宋·李覯

    新翻曲調恐人傳,不許高聲唱玳筵。
    金獸也嫌春態淺,向風噴作綠楊煙。

    107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白云無根,青山有棱。
    自得一句,妙出三乘。
    和氣而春回百草,光明而焰續千燈。
    淵默心傳諸佛體,家風獨許少林曾。

    108 《應禪人出丐求頌》 宋·釋正覺

    應身隨處見塵塵,能順因緣不背真。
    樹上虎頭呈伎倆,毛端師子顯精神。
    平生自許得游刃,投老難傳知斲輪。
    香氣滿城燂缽飯,叢林一洗浩然春。

    109 《贈許居士》 宋·釋智愚

    山儀不里龐公帽,軃袖深藏傳老槌。
    敲磕諸方應未已,眼頭乖角少人知。

    110 《還許推詩軸》 宋·王洋

    好在東安解戍瓜,歸懷珠璧慰生涯。
    翰林詞伯夢中草,粉署仙郎筆下花。
    已問簫韶還政俗,未持旌節自光華。
    邦人故眼應回首,詩律傳芳又一家。

    111 《謝許侯特雇》 宋·楊公遠

    傳呼門外駭還驚,忙著荷衣倒屣迎。
    皂蓋朱幡人從簡,雕鞍繡勒馬蹄輕。
    群中駑頓增高價,爨下桐方有烈聲。
    多謝使君青雇后,免教汩沒度浮生。

    112 《燭之武退秦師》 先秦·左丘明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贊美寫人謀略

    113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114 《圓圓曲》 清·吳偉業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長篇敘事

    115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116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辭賦精選山水游記

    117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118 《連昌宮詞》 唐·元稹

    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
    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
    宮邊老翁為余泣,小年進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闌干立。

    宮廷敘事長詩

    11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20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贊頌寫人友情

    * 關于許人傳的詩詞 描寫許人傳的詩詞 帶有許人傳的詩詞 包含許人傳的古詩詞(52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