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記目的詩詞(401首)

    381 《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 明·李東陽

    問君朝回胡不歸,西馳急腳走若飛。
    云承部檄籍戎伍,歲給纊布頒冬衣。
    浮圖東望瑜伽宅,尺地西垣懶回屐。
    只應官事了癡兒,怪底可人招不得。

    382 《憶李友叔皓三首》 宋·陳淳

    君居郭之東,我館亦東郭。
    君已素我心,我未一君目。
    時初丙辰秋,一見洞軒腹。
    君即就我眠,我亦共君讀。

    383 《病后寄鄭自正》 宋·陳宓

    臥病六十朝,尪羸欲顛躓。
    中虛苦暴下,外怯因多涕。
    風邪動感觸,寒熱肆留滯。
    百病果難堪,未免趣醫至。

    384 《和周次公韻送鄭恭叔城南并簡次公》 宋·陳文蔚

    春山曾記別匆匆,多少傳言詩句中。
    遠目不窮天萬里,幾隨西日送片鴻。

    385 《遡蛺詩》 宋·鄧深

    臚言峽山天下奇,欲觀愁隔三千里。
    常恐因循孤此興,非假夤緣那得至。
    偶逢月湖起仕宦,正指夔門愁凋敝。
    忻然謂我便登陸陟。

    386 《湖山堂再修僅有》 宋·方回

    飛鳥穿堂柱半欹,春晴猶不似春時。
    上梁文記臨邛魏,天目洪家卻立碑。

    387 《再和四首》 宋·郭印

    天際油云不肯收,全妨寓目向層樓。
    日車難把長繩挽,春事渾同去水流。
    可奈馀寒猶作沴,懸知徂暑未能秋。
    此方記得偏炎熱,路入夔門一再由。

    388 《和程文彧九日詩》 宋·郭印

    平生懶惰無拘逼,學道唯將寸陰惜。
    手披目覽不自勤,俯視仰觀如有得。
    王侯螻蟻同丘墟,身外紛紛了無益。
    況值秋風草木枯,仍驚羽檄文書急。

    389 《游大隋山》 宋·郭印

    我聞大隋名,夢寐猶記錄。
    得檄天彭道,喜氣和可掬。
    出城六十里,崎嶇轉江曲。
    山門忽斗上,危步依筇竹。

    390 《次韻德基效歐陽體作雪詩禁體物之字兼送表臣》 宋·李處權

    朝來凍坐如縮龜,不聞打窗那得知。
    江南地暖亦有此,驚心遠自龍沙吹。
    六一居士最能賦,東坡先生追撚髭。
    腐儒得句亦起舞,硯寒沃筆浮輕澌。

    391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392 《入杭懷古呈史藥房》 宋·陸文圭

    某丘某水記兒時,陳跡迷茫間不知。
    觀裹看花空有菜,山南種豆落為萁。
    林疏想弋逋仙鶴,壁壞應墁坡老詩。
    只怪西湖頑面目,濃妝獨自學西施。

    393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394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詔領祠宮遂還鄉闬燕間無事》 宋·蘇頌

    我昔就學初,齠童齒未齔。
    嚴親念癡狂,小藝誘愚鈍。
    始時授章句,次第教篇韻。
    蒙泉企層瀾,覆簣期九仞。

    395 《次韻王丈豐父待制荔枝二十韻》 宋·蘇籀

    葉實根株尚老蒼,龍鱗皋比貴先嘗。
    千林斷送詩騷酒,三絕無逾色味薌。
    爛醖恢臺養風骨,涵滋沆瀣結天漿。
    怕寒僻處深於越,贄貢無階遇有唐。

    396 《師守之官枉駕過龍鵠省先公墓而去二詩送之》 宋·孫應時

    遠道勤君屐齒迂,寄聲從此問何發,歸鴻不與斜陽盡,離恨還將落葉書。
    吏橫要須先縛虎,民勞切記莫驚魚。
    扶藜目送雙旌發,愁絕誰憐澗上居。

    397 《臘八日書齋早起南鄰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盡》 宋·王洋

    臘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傳侑僧粥。
    栗桃棗柿雜甘香,菱椇芝栭俱不錄。
    金仟吒言成道時,不認饕饞借稱目。
    誰謂毗耶清凈身,何有塵埃更須浴。

    398 《觀中芙蓉盛開》 宋·王洋

    秋木日動搖,秋容日修整,況復白琳宮,焚香事幽屏。
    胡為彼美人,犯此清凈境。
    仙官儼環佩,注目朝倒景。

    399 《以校正字學還方智善作詩贈之》 宋·王洋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見微旨,唇舌齒喉母生子,清濁重輕毛發比。
    古者八歲方毀齒,小學師承方肄此。
    時及春秋循一軌,臺興亦知窺閫壘。

    400 《侍御王公去饒饒之士民數千萬人遮道攀轅又相》 宋·喻良能

    東嘉老先生,文字繼坡谷。
    治饒如京兆,三王豈其族。
    政成無一事,澹若處幽獨。
    追蹤古循吏,清凈非碌碌。

    * 關于記目的詩詞 描寫記目的詩詞 帶有記目的詩詞 包含記目的古詩詞(4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