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議說的詩詞(159首)
61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62
《讀真西山奏疏》 宋·施樞
戎狄從來不可憑,誰令漢祖議和親。
連衡休易從游說,厝火當憂臥積薪。
黯在淮南謀自寢,亮亡司馬志方伸。
本強始見遐沖折,信是經綸直要人。
63
《紀夢》 宋·葉李
宋時豪士石曼卿,帝命作主芙蓉城。
我才比石萬無一,半世虛負狂直名。
年來似有喪心疾,薦共引鯀辜蒼生。
天誅未加公論沸,日夕惟待鼎鑊烹。
66
《后彩云曲》 近代·樊增祥
納蘭昔御儀鸞殿,曾以宰官三召見。
畫棟珠簾靄御香,金床玉幾開宮扇。
明年西幸萬人哀,桂觀蜚廉委劫灰。
虜騎亂穿驛道走,漢宮重見柏梁災。
67
《楞嚴經偈》 宋·蔡卞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
69
《贈五星陳東野》 宋·方逢辰
粵從動靜極互根,裂為二氣分五行。
未有二氣先有理,理與氣合人物生。
人惟稟得天地氣,故為耳目形口鼻。
人惟稟得氣之理,故為仁義為禮智。
71
《送胡季昭謫象州》 宋·劉夢才
紹興寶慶百年余,古往今來說二胡。
論事直須彈懇切,立朝端不忍阿諛。
兩賢幸屬吾州有,萬事何曾公議無。
象郡新寧不同詔,九重天子正儀圖。
72
《大悲觀音栴檀像》 宋·釋遵式
南無十方三世佛,南無本師大牟尼。
南無西方安樂剎,阿彌陀佛十力尊。
南無過去無數劫,彼世世燈觀世音。
諸佛慧眼第一凈,以不二相觀三界。
73
《讀史懷友》 宋·唐涇
羞登廣式議英雄,匣卻吳鉤弢卻弓。
幕下清談王太尉,門前白馬褚司空。
一編袞斧風塵表,千古綱常天壤中。
說與華陰捫虱老,何曾正朔在江東。
74
《防風廟》 宋·章杰
弭楫山水縣,驅馬東南隅。
侯當溽暑至,乘涼出郊墟。
曉月醒魂夢,輕颸動襟裾。
氣爽體自輕,縱意馳坦途。
75
《滌愫》 宋·鄭樵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
立義以為的,亦云善擬議。
嗚呼彼鴻漸,進德亦猶水。
我如罵其說,木舌暢所指。
80
《小舟晚歸》 宋·陸游
扶病尋溪友,忘憂泛釣槎。
渚寒無宿鷺,月白有啼鴉。
敗壁青燈暗,幽窗稚子嘩。
無生未暇說,且復議桑麻。
* 關于議說的詩詞 描寫議說的詩詞 帶有議說的詩詞 包含議說的古詩詞(15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