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認處的詩詞(506首)
321
《槍竿嶺》 元·貢奎
薄宦辭家遠,經秋未得歸。
直隨山北去,卻背雁南飛。
川凈白云起,郊平紅樹微。
憶曾留宿處,立馬認還非。
324
《登招山詩》 明·傅汝舟
招山不放海水過,坐與潮汐爭咽喉。
軍門鼓角動地遠,不覺送我招山頭。
風沙冥冥海在下,濤浪滾滾天真浮。
一目可到九萬里,寸心遙飛十二洲。
325
《無題四首戲呈孝甫子建》 明·居節
玉椷消息滯天涯,零落銀箏雁柱斜。
羅衤幾無塵生雒水,春云有夢到章華。
曉星明處疑為月,霜葉紅時認作花。
人說莫愁吾不信,石城何路問伊家。
¤
327
《題畫》 明·劉泰
千峰落日陰,閃閃鴉飛盡。
隔樹暗鳴泉,蒼茫路難認。
何處遠歸樵,山花紅插鬢。
331
《胡人歸朝歌》 明·王鏊
兒胡兒,女胡女,女嫁胡兒娶胡婦。
唯有老身從漢來,椎結氈裘作胡語。
當時從駕土木間,匈奴驅我不得還。
朝看鷂兒嶺,暮宿木葉山。
332
《長安秋草篇(小引)》 明·王留
吳市畸人,燕都逐客,南冠寄食,西第傭書。
已傷颯颯三秋,更苦奄奄一病。
繁華耀日,難依桃李之榮;亂葉吟風,空逐梗萍之困。
睹茲衰草,倍觸羈懷。
333
《馬藺草》 明·吳寬
難呼童子上階來,頭發髼松亂作堆。
豐草舞風真錯認,繁花浥雨欲爭開。
長镵荷處休教,高岸崩時合用栽。
誰擬棕櫚為拂子,杜陵詩里獨憐材。
335
《題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瓊宮,圣祖琳宮鎮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鬬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336
《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 宋·蘇軾
《南康八境圖》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樓觀臺榭之所見而作是圖也。
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云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嘆矣。
蘇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
337
《游道場山何山》 宋·蘇軾
道場山頂何山麓,上徹云峰下幽谷。
我従山水窟中來,尚愛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盡白漫漫,青山忽作龍蛇盤。
山高無風松自響,誤認石齒號驚湍。
340
《晚入盤門》 宋·范成大
人語嘲喧晚吹涼,萬窗燈火轉河塘。
兩行碧柳籠官渡,一簇紅樓壓女墻。
何處采菱聞度曲,誰家拜月認飄香。
輕裘駿馬慵穿市,困倚蒲團入睡鄉。
* 關于認處的詩詞 描寫認處的詩詞 帶有認處的詩詞 包含認處的古詩詞(50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