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言無路的詩詞(1248首)
22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24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29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 唐·宋之問
逐臣北地承嚴譴,謂到南中每相見。
豈意南中歧路多,千山萬水分鄉縣。
云搖雨散各翻飛,海闊天長音信稀。
處處山川同瘴癘,自憐能得幾人歸。
* 關于言無路的詩詞 描寫言無路的詩詞 帶有言無路的詩詞 包含言無路的古詩詞(12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