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觸絲的詩詞(114首)
41
《紅橋游記》 清·王士禎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郁,清流映帶。
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樹石,溪塘幽竊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
拿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于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
52
《過秦樓》 宋·曾棟
曙色開晴,輕飔敷暖,日影才經檐角。
倦來芳徑,且倚闌干,觸地新愁粘著。
長日如年,可堪恨雨絲絲,夢去漠漠見鳴禽遞響,乳鶯梳翅,癡愁方覺。
凝望處,初綠呈新,陳柯拆舊,忘了一春歸卻。
54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55
《千秋歲·淡煙平楚》 明·劉基
淡煙平楚,又送王孫去。
花有淚,鶯無語。
芭蕉心一寸,楊柳絲千縷。
今夜雨,定應化作相思樹。
憶昔歡游處,觸目成前古。
良會處,知何許?百杯桑落酒,三疊陽關句。
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56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 關于觸絲的詩詞 描寫觸絲的詩詞 帶有觸絲的詩詞 包含觸絲的古詩詞(11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