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解紛的詩詞(451首)

    221 《有所思》 明·石珝

    東風二月揚新沙,憶醉燕南豪士家。
    狂歌劇舞共春色,正值東鄰桃始花。
    情闌每厭箏笛聒,意放不遣山林遮。
    船頭詩篇船尾酒,解纜直下清溪涯。

    222 《郭熙關山雪霽圖》 明·蘇伯衡

    昔我北游月在衤昔,兼旬犯雪度雄霸。
    千里萬里皆瑤琨,高迷丘垤低迷罅。
    朔風烈烈塵不驚,中野蕭條但桑柘。
    仆夫股栗面削瓜,身上破褐才掩髂。

    223 《贈徐季子》 明·蘇伯衡

    百金不惜市梔鞭,兩耳不解聽朱弦。
    人情如此亦何以,我每見之獨慨然。
    夫君懷寶起浙右,掉鞅觀光來日邊。
    夙學人言破萬卷,新制我喜窺幾編。

    224 《周玄初祈晴詩》 明·孫蕡

    江南仙山天下無,峰巒屹立龍虎都。
    赤城嵯峨敞靈區,中天秀色光盤紆。
    紫極曲密交綺疏,郁蕭彌羅玉渠渠。
    宸嚴中高天帝居,璇題丹篆雙蛟扶。

    225 《皇磚嘆》 明·孫宜

    龍輿鳳駕西南行,有敕謀廣承天城。
    亞卿奉詔區畫當,內侍督作簡命精。
    湖南州縣半雕敝,募徒取具無橫征。
    昨來羽檄沖宵至,御堲皇磚坐茲地。

    226 《石鼓詩》 明·唐之淳

    郡學舊辟雍,中有岐陽鼓。
    古今所聞十,左右各惟五。
    離離大星隕,兀兀壞云補。
    累累營灶減,落落陳沙聚。

    227 《二月望在鞏昌客館夜夢歸里中與金十二丈傅九》 明·王祎

    東風解凍春二月,東還隴西駐吾轍。
    中宵好月入窗明,孤館殊花應時發。
    慷慨既罷倚醉眠,夢里迢迢返東浙。
    我家住在縣烏傷,奕世衣冠紹先烈。

    228 《觀馮生所藏倭王錦袍歌》 明·王志堅

    馮生示我倭錦袍,腥風凜凜寒發毛。
    天吳紫鳳恍惚是,水底鮫人親自繅。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頭鬼夜泣。
    道旁瓦礫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濕。

    229 《丁孝子詩》 明·烏斯道

    丁鶴年,精誠之心上達九天。
    丁鶴年,精誠之心下達九泉。
    先翁曾長武昌縣,死葬山中厄兵變。
    山中父老懷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勸。

    230 《長安道》 明·于慎行

    東出灞陵橋,回望長安道。
    煙花萬戶暖風輕,羅綺千門明月曉。
    漢家宮闕郁岧峣,碧閣珠樓倚絳霄。
    丞相衣冠蒼玉佩,將軍甲第赤欄橋。

    231 《懷凈國》 明·虞淳熙

    客有歸來辭,都作蓮花字。
    五柳珊瑚枝,三徑玻璃地。
    天童候金門,香芻總而至。
    翠裓傾丹英,紛紛羅應器。

    232 《屠長卿過訪有所投贈次韻答之》 明·虞淳熙

    南山逢緯真,翛然見仙骨。
    羨此龍鶴姿,相攜入玄室。
    至言了不煩,大無是何物。
    眾人祗天刑,爾獨解其桎。

    233 《中秋西湖社集分韻得齊字一百韻》 明·虞淳熙

    白月青蓮社,文星遠聚奎。
    長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
    巒色三臺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須會女,張鹿不躔氐。

    234 《陳員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別長句》 明·曾棨

    漢家郎官頭未白,扈從初為兩京客。
    忽逢天邊五色書,萬里翩翩向西域。
    腰間寶劍七星文,連旌大旆何繽紛。
    解鞍夜臥營中月,攬轡朝看隴上云。

    235 《送鄭叔車》 明·張孟兼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236 《長安古意》 明·周是修

    長安二月三月時,千門萬戶春風吹。
    綺構瑤臺高照耀,香車寶馬并驅馳。
    驅馳照耀皆豪貴,九棘三槐夾三市。
    鼎食鐘鳴將相家,朱簾繡柱王侯第。

    237 《董烈婦行》 明·祝允明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載無改易,世有董烈婦。
    烈婦王氏名桂芳,十七嫁與董家郎。
    董郎臥瘵一年死,烈婦嘔血手斂藏。

    238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宋·蘇軾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

    239 《巫山》 宋·蘇軾

    瞿塘迤邐盡,巫峽崢嶸起。
    連峰稍可怪,石色變蒼翠。
    天工運神巧,漸欲作奇偉。
    坱軋勢方深,結構意未遂。

    240 《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宋·蘇軾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寧獨為此別。
    別離隨處有,悲惱緣愛結。
    而我本無恩,此涕誰為設。

    * 關于解紛的詩詞 描寫解紛的詩詞 帶有解紛的詩詞 包含解紛的古詩詞(45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