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規規的詩詞(155首)

    21 《子規一首》 唐·陸龜蒙

    碧竿微露月玲瓏,謝豹傷心獨叫風。
    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

    22 《寄鄭仁規》 唐·司空圖

    清才鄭小戎,標的貴游中。
    萬里云無侶,三山鶴不籠。
    香和丹地暖,晚著彩衣風。
    榮路期經濟,唯應在至公。

    23 《子規》 唐·來鵠

    雨恨花愁同此冤,啼時聞處正春繁。
    千聲萬血誰哀爾,爭得如花笑不言。

    24 《子規》 唐·來鵠

    月落空山聞數聲,此時孤館酒初醒。
    投人語若似伊淚,口畔血流應始聽。

    25 《聞子規》 唐·李山甫

    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難知。
    昔帝一時恨,后人千古悲。
    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
    況是天涯客,那堪□□眉。

    26 《贈鄭仁規》 唐·方干

    一石雄才獨占難,應分二斗借人寰。
    澄心不出風騷外,落筆全歸教化間。
    蓮幕未來須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可憐麗句能飛動,荀宋精靈亦厚顏。

    27 《聞子規》 唐·羅鄴

    蜀魄千年尚怨誰,聲聲啼血向花枝。
    滿山明月東風夜,正是愁人不寐時。

    送別傷懷

    28 《子規》 唐·羅隱

    銅梁路遠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聽。
    一種有冤猶可報,不如銜石疊滄溟。

    29 《岐下聞子規》 唐·吳融

    劍閣西南遠鳳臺,蜀魂何事此飛來。
    偶因隴樹相迷至,唯恐邊風卻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處,更無猿替斷腸哀。
    誰憐越客曾聞處,月落江平曉霧開。

    30 《秋聞子規》 唐·吳融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紅壓疊繁。
    正是西風花落盡,不知何處認啼痕。

    31 《子規》 唐·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杜鵑抒情

    32 《聞子規》 唐·杜荀鶴

    楚天空闊月成輪,蜀魄聲聲似告人。
    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33 《子規思》 唐·陳陶

    春山杜鵑來幾日,夜啼南家復北家。
    野人聽此坐惆悵,恐畏踏落東園花。

    34 《子規》 唐·李中

    暮春滴血一聲聲,花落年年不忍聽。
    帶月莫啼江畔樹,酒醒游子在離亭。

    35 《途中聞子規》 唐·李中

    春殘杜宇愁,越客思悠悠。
    雨歇孤村里,花飛遠水頭。
    微風聲漸咽,高樹血應流。
    因此頻回首,家山隔幾州。

    36 《臨江仙(和元規覽楊羲傳)》 宋·張繼先

    自古清真靈妙降,安妃來就楊君。
    因緣冥會異常倫。
    仙風聊設相,真道本無親。
    惟有元規能訪問,深將此意相聞。
    大家宜賞綴新文。
    免教塵世士,誚笑上天人。

    37 《臨江仙(和元規)》 宋·張繼先

    蠢動含靈天賦與,逍遙性分元均。
    莫生異見亂吾真。
    只今中有主,渾與化為人。
    那更徽詞清徹底,輕埃欲染無因。
    惟應得此便凝神。
    百魔咸息戰,六道永停輪。

    38 《沁園春(用伍先生韻呈元規)》 宋·張繼先

    況有夷途,正透元關,眾所共傳。
    愿萬魔披散,諸塵蕩盡,琴心和雅,天性清圓。
    未信凡流,可回高步,留戀形聲情更延。
    真消息,定如何喚醒,聊證言詮。

    古詩三百首寫景

    39 《更漏子(和元規天和堂)》 宋·張繼先

    固元精,收聽視。
    物外身無此地。
    接子謬,季真非。
    無為翻有為。
    但心虛,教腹實。
    密與寥天為一。
    華陽洞,廣寒宮。
    人人方寸中。

    40 《蘇幕遮(用伍先生韻和元規)》 宋·張繼先

    先天生,后天久。
    道有真詮,諦聽當時受。
    恰是迷天迷望斗。
    只恐微軀,薄幸隨枯朽。
    下缺

    * 關于規規的詩詞 描寫規規的詩詞 帶有規規的詩詞 包含規規的古詩詞(1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