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乘龍去不還,尚余雙鶴不知年。坐來頓覺塵寰隔,始信壺中別有天。
登覽茲山古到今,流傳今有幾何人。如今勝踐懸知少,況有新詩為寫真。
雪打窗外竹,共臥窗間床。起來忍饑凍,對坐唯爐香。寫之三尺琴,繞屋聲瑯瑯。相從無此好,要俶西山裝。
田疇渺渺平一望,側嶺橫峰環四向。那知中有此巉巖,倚天削鐵三千丈。坤靈涌出薦地寶,方嶠飛來憩靈仗。我來暑濕未解圍,薄日烘烘云盎盎。
此地傳為天寶門,政由漁叟話桃源。閣中名字誰為立,知是君平幾世孫。
舊聞但覺生米磯,新游更見黃連石。石邊磯上有軒窗,萬里一時來咫尺。
往游故喜秋無暑,今至還欣夏有涼。褦襶不能來熱客,泠然聽我夢還鄉。
團團政爾來天下,皎皎何從墮水中。剩欲學為牛渚詠,只愁笑殺綺裘翁。
野水隨路貢,東風得木鳴。景物已和柔,川原倍敷榮。藏桑高既條,細草亦叢生。眷言云外士,及此塵中行。
僧人顏似松杉老,齋飯味知泉石多。我不能茶有風冷,愛山成癖欠消磨。
自逢陸老問君名,又見蘇公記此行。從此卻歸廬阜去,豈無聲寄谷簾兄。
中存外羽即藏修,夙寤晨興此息游。要把孟軻三勿看,更將夫子四於求。顏淵陋巷樂何事,曾皙風雩詠不休。此意斯須不容離,敢申鄭義儆悠悠。
凜秋天氣佳,令節天賜沐。客居意莫展,勝賞諾已宿。風澹湖不波,霧斂山更簇。畫舫厭囂喧,筍輿恣追逐。
玉林散策才亭午,九曲流觴對偃松。脫盡皮膚見真實,臥睦桃李競豐容。上方細睦錐沙刻,丈室連澆玉乳濃。蜀客相逢天萬里,不妨暖酌小玲瓏。
老怯尊前倒玉山,清晨有約夕曛遠。似知是日笙簫沸,趁賞群芳綺纈班。細閱余妍能幾許,喜因小疾得端間。持觴不酹春應笑,若欠題材詩亦厚顏。
友誼平生少,心期遠近同。略無時俗氣,信有古人風。幾諫知吾子,忠言在若翁。南州須趣召,先寄狀元紅。
命拙仍多故,君來每慰情,艱虞還儉歲,文字久寒盟。又作家山別,寬為數月程。閑門閉蕭瑟,病眼向誰明。
度密穿青且意行,窮居誰識萬人英。山當鑿處終須好,水到平時自不鳴。夏德真應參太始,禹功那復告其成。登臨遺廟秋風里,不盡今來古往情。
自重來嶺嶠,豈暇訪湖山。緹騎行邊了,戎旗護戍閒。相看群玉外,一笑六郎間。回首西風靜,何愁老漢關。
停舟過橋去,兩岸綠垂楊。繞屋水為界,入門花滿廊。如今為道觀,聞昔是書堂。此意與誰說,春風湖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