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裹尸的詩詞(46首)
21
《和劉后村雜興》 宋·胡仲弓
幾年待漏趣朝班,乞得閒身返故山。
公論盡歸恩怨外,清談不落是非間。
屠龍肯信無高手,畫虎雖成亦強顏。
馬革裹尸徒自壯,爭如投老得生還。
22
《儀真和同官韻二首》 宋·劉宰
簿書塵里見清揚,握手論心味更長。
何日出林共歸去,故園花竹可游藏。
顏徒自樂一瓢飲,漢殿爭陪萬壽觴。
馬革裹尸成底事,要須高臥到羲皇。
25
《題程氏麟嘉壽域》 宋·方回
當年此地瑞麒麟,預卜佳城壽槚春。
早把一官為長物,永期千歲作全人。
盈消虛息知時命,戰履兢臨保性真。
馬革裹尸空大,寧騎款段了閒身。
26
《戰城南》 宋·宋無
漢兵當戰城南窟,雪深馬僵漢城沒。
凍指控弦指斷折,寒膚著鐵膚皸裂。
軍中七日不火食,手發降人吞熱血。
漢縣千金購首級,將士術枚夜深入。
27
《戰城南》 宋·宋無
漢兵鏖戰城南窟,雪深馬僵漢城沒。
凍指控弦指斷折,寒膚著鐵膚皸裂。
軍中七日不火食,手殺降人吞熱血。
漢懸千金購首級,將士銜枚夜深入。
28
《寄范正甫》 宋·楊時
羈窮莫厭如牢圈,從古功名出屠販。
男兒不負懸弧心,馬革裹尸猶足愿。
君不見淮陰寄食饑貧叟,胯下英風亦何有。
逢時吐氣雷電奔,金印累累大如斗。
33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34
《吊劉烈士炳生》 近代·柳亞子
春輝寸草戀親慈,百蹈危機總未知。
豈為豹皮留盛譽?何妨馬革裹遺尸。
海天迢遞思兄夜,圜土凄涼憶父時。
國恨家仇忘不得,萇弘化碧杳無期。
36
《廬州詩》 宋·張祁
平湖阻城南,長淮帶城西。
壯哉金斗勢,吳人筑合肥。
曹瞞狼顧地,苻秦又顛擠。
六飛駐吳會,重兵鎮邊陲。
37
《防風廟》 宋·章杰
弭楫山水縣,驅馬東南隅。
侯當溽暑至,乘涼出郊墟。
曉月醒魂夢,輕颸動襟裾。
氣爽體自輕,縱意馳坦途。
38
《卻敵凱歌》 宋·趙萬年
吁嗟黠虜何猖狂,引弓百萬侵吾疆。
首屠棗陽搗神馬,窺伺長江欲葦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厲源漳。
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脅狼驅羊。
39
《送劉侍郎往邊》 明·羅玘
大旗飐軍軍吏集,赤日射甲甲流汁。
將軍纛載胭脂馬,此馬遇胡慣先入。
馬芻軍糗高于山,千乘萬乘居庸關。
三軍久飽思一戰,萬弩先射奚契丹。
40
《送馮判官之昌國》 宋·蘇軾
斬蛟將軍飛上天,十年海水生紅煙。
驚濤怒浪盡壁立,樓櫓萬艘屯戰船。
蘭山搖動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
鴟夷不裹壯士尸,白日貔貅雄帥府。
* 關于裹尸的詩詞 描寫裹尸的詩詞 帶有裹尸的詩詞 包含裹尸的古詩詞(4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