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裹頭人的詩詞(170首)

    141 《次張義立登九頂三絕·大像》 宋·洪咨夔

    坐斷江山現法身,大光明裹萬波旬。
    東風歸棹津頭過,同是慈航得度人。

    142 《雜興二首》 宋·蘇轍

    陋巷丈夫病且貧,懸鶉百結聊庇身。
    蠕蠕大虱長孫子,敗繒敝絮開陽春。
    故襦寬博裹肩?坒,出沒逡巡初莫畏。
    一朝換酒入鄰家,顧視腰間猶犢鼻。

    143 《送外甥李渭進士赴舉》 宋·魏野

    棠樹掄材過禮闈,孤寒得解更光輝。
    進身喜逐賢侯表,裹足愁分老母衣。
    千里冬殘傷獨去,一家春盡待榮歸。
    頭方念爾還如我,到闕何人許扣扉。

    144 《次韻朱喬年送山老住三峰二首》 宋·劉子翚

    平生耳裹三峰寺,況識峰頭新主人。
    借我一筇扶病去,月林松吹度綸巾。

    145 《次韻楊宰食蟹》 宋·陳造

    長翁服食僧樣清,灌園得閑收落英。
    壯歲頗營口腹事,岡有罝罟梁有罾。
    大胾每快屠門嚼,美酒慣陪豪士傾。
    酒邊最愛無長叟,坐隅未揖先風生。

    146 《閒題》 宋·陳造

    自笑冠裳裹沐猴,只今江海信虛舟。
    斷無貝闕珠宮夢,好在黃雞紫蟹秋。
    詩外盡為閑日月,人間分占素公侯。
    政須鷗鷺供青眼,未厭山林映白頭。

    147 《寄靜庵》 宋·劉學箕

    天寒日短道路長,白云飛去知吾鄉。
    大江之東渭之北,念吾故人何可忘。
    別來楊柳春依依,只今開到梅花香。
    扁舟漫浪歸未得,京塵海裹安行藏。

    148 《次韻剡僧孜書記》 宋·陳著

    縣如殘寺裹荒城,僧干窮緣耐苦聲。
    雖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
    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灣頭呷水清。
    支遁后身偏念我,惠來詩好愧兼榮。

    149 《贈墨客呂云叔》 宋·姚勉

    昔我奏賦趨南宮,路逢墨客回仙翁。
    筆端攪動云霧起,裹送龍入天門中。
    薰風入對經前路,更覓仙翁一丸去。
    硯光旗影照丹墀,一笑天顏承雨露。

    150 《丹青閣》 宋·華岳

    未識丹青意,憑欄試解潮。
    煙云朝起陸,汀渚暮生潮。
    山卓數枝筆,天橫一幅綃。
    霞收紅暈淺,溪褪綠痕消。

    151 《白觀音 本名白鶴子 贈吳知綱》 元·馬鈺

    謔號不勤勤,名為養拙人。
    穿衣慵舉臂,吃飯懶抬唇。
    面垢但尋水,頭蓬倦裹巾。
    塵勞不復夢,悟徹個中真。

    152 《明師見和梅詩再用韻兼奉送還福唐》 宋·王铚

    斲輪妙手聲名歇,誰信出門猶合轍。
    后來世外有高禪,凜凜蘭摧并玉折。
    久將生死付八還,不數圖書號三絕。
    詩來乃與梅爭妍,獺髓補痕紅未滅。

    153 《泛洞庭》 宋·趙汝鐩

    解維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趨洞庭,勢疾建瓴比。
    銀光吞上下,莫辨天與水。
    我乃航其間,滉瀁藉一葦。

    154 《次韻王監簿春前對雪之作》 宋·戴表元

    情懷未厭日如年,幻境先看海變田。
    梁苑貴游圖畫裹,山陰風致酒尊前。
    蝦須簾濕間春曉,猊舌香深凝午煙。
    肯信高人有高臥,磯頭新泊釣魚船。

    155 《讀素問十六首》 宋·方回

    病人有谷氣,面黃無不瘳。
    黃不欲太明,如縞裹栝樓。
    相工摭緒余,喜色占眉頭。
    得非許負術,亦從岐伯求。

    156 《歲除日陳正之劉彥質來奕》 宋·方回

    明朝六十遂平頭,豈料耆年尚百憂。
    遠憶兒孫兼婢仆,欠赍裹餌與衣裘。
    倩人賒酒聊堪醉,看客枰棋卒未休。
    旅□鄉心記今夕,北風吹雪滿寒樓。

    157 《甲子三月一日出白羊門交游茅山詩》 宋·陸文圭

    我來古茅州,未登三茅峰。
    自愧塵中人,虔希云外蹤。
    明日作寒食,命駕吾欲東。
    白羊古城門,坡隴門重重。

    158 《再韻謝提舉蘇道山》 宋·釋寶曇

    手種梧桐一百圍,天生鸞鳳翳朝暉。
    西南人物惟公在,汝潁風流只涕揮。
    縱有詩筒憐苦李,豈無藥裹要當歸。
    黑頭未用黃金印,且與斯民共瘠肥。

    159 《偈頌六十八首》 宋·釋法薰

    古人一指頭禪,一生受用不盡。
    得恁麼明白,得恁麼簡徑。
    靈山這裹不較多,三尺杖子攪黃河。

    160 《豐干寒山拾得圖贊》 宋·釋法薰

    三人必有我師,臭肉元同一味。
    把手聚頭,蘇盧悉里。
    只因一等饒舌,兩個隱身無地。
    可惜當初國清寺裹,一隊懞憧師僧,更沒些子意智。

    * 關于裹頭人的詩詞 描寫裹頭人的詩詞 帶有裹頭人的詩詞 包含裹頭人的古詩詞(1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