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補郡的詩詞(103首)

    41 《和楊使君游赤松山》 唐·貫休

    為郡三星無一事,龔黃意外扳喬松。
    日邊揚歷不爭路,云外苔蘚須留蹤。
    溪月未落漏滴滴,隼旟已入山重重。

    42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孔明臥龍,呂望非熊。
    楊震關西,
    丁寬易東。

    43 《論貴粟疏》 兩漢·晁錯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
    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
    民貧,則奸邪生。

    古文觀止議論農業策略

    44 《贈黎安二生序》 宋·曾鞏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
    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

    古文觀止抒懷勸誡贈序

    45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46 《送燕明仲歸常熱》 宋·李鼐

    東南江海郡,瘴霧腥蛟螭。
    土俗異鄉縣,客子懷歸思。
    歸思何從返,遠道傷百危。
    干戈久未定,一水分華夷。

    47 《水調歌頭 代贈醫者葛道夫》 元·吳存

    欲問長生藥,句漏有丹砂。
    只今醫國妙手,還屬葛仙家。
    出入圣神工巧,操縱溫涼寒熱,功用妙無涯。
    談笑起沉痼,闔郡萬人夸。

    48 《后彩云曲》 近代·樊增祥

    納蘭昔御儀鸞殿,曾以宰官三召見。
    畫棟珠簾靄御香,金床玉幾開宮扇。
    明年西幸萬人哀,桂觀蜚廉委劫灰。
    虜騎亂穿驛道走,漢宮重見柏梁災。

    49 《上黃太史》 宋·高荷

    萬里南溪郡,黃香得賜環。
    盛名喧海內,摧翮返云間。
    太史資誠峻,郎官選亦慳。
    朝廷才特起,堂奧援誰扳。

    50 《送侄隆吉作遂安教諭》 宋·方逢振

    舊時州置文學掾,南宮集英大學選。
    英雄壯志必此爭。
    飯囊郡庠奴隸縣。
    今時學籍難登天,青山□□老天厭。

    51 《送傅左司赴袁州》 宋·釋善珍

    宜春古郡聯荊渚,曩年嘗夢公補處。
    崢嶸老氣橫九州,直前莫作分外膚。
    秋田旱渴思霖雨,君命敢徐寧畏暑。
    擊強鉏奸雷破柱,仰山古佛亦肯許。

    52 《峴山》 宋·孫抗

    天下名山數南國,峴首首推襄漢域。
    前年假節使湖外,道出銅鞮一攀陟。
    檀溪西下煙雨繁,夢澤南回云霧織。
    絕壁頹巖畫障開,陽林雜蘤天光逼。

    53 《游老君洞》 宋·楊幼輿

    陰陽無端更去流,世間盛福難全收。
    古人一麾恥外郡,今我半刺來邊州。
    到官未久出按懸,滿眼猺獞森戈矛。
    誰知造化默相補,玉融山水何清幽。

    54 《寄睦州朱少卿》 宋·張伯玉

    何幸鄉枌托使麾,憶曾淮澨見風儀。
    泉分龍岫成新釀,廟鎖瓊蕤換舊枝。
    二水清涵潭月夜,千峰晴卷雪云時。
    向來蕭灑稱名郡,少緩龔黃次補期。

    55 《送杜靖國知連州》 宋·鄭俠

    杜氏世德光無前,聲華行實相輝鮮。
    蕢之職也在刀匕,親舉罰爵平公筵。
    預之聞見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詩為郡守稱杜母,南陽之人今尚傳。

    56 《致道觀七星檜》 明·鄧韨

    琳官何岧峣,爽氣凌青蒼。
    中有古檜樹,傳植自蕭梁。
    歲遠四樹存,如斗酌天漿。
    東株聳而老,慶歷補其亡。

    57 《高陵篇(并序)》 明·盧熊

    高陵者,吳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盤門外三里。
    其妻吳夫人,子長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與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訪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過此,聞父老言地屬沙湖金氏墓,上

    58 《石鼓詩》 明·唐之淳

    郡學舊辟雍,中有岐陽鼓。
    古今所聞十,左右各惟五。
    離離大星隕,兀兀壞云補。
    累累營灶減,落落陳沙聚。

    59 《兩浙寄子栗家書》 明·魏觀

    元年正月初,運使蒞江浙。
    二月開衙門,上下總怡悅。
    明恩隆委任,疏鈍愧忝竊。
    四月草寇生,民灶被殘劫。

    60 《夏霖行》 明·吳世忠

    女媧之墓波面懸,無人力補東南天。
    雷公玉女不知天已漏,復鳴天鼓大笑于帝前。
    江翻海倒地無軸,六鰲飛上層霄顛。
    遂令萬姓赤子為魚鱉,三山五岳俱回旋。

    * 關于補郡的詩詞 描寫補郡的詩詞 帶有補郡的詩詞 包含補郡的古詩詞(10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