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衡器的詩詞(79首)

    41 《范資政移鎮杭州一百韻》 宋·金君卿

    圣門高弟游淵源,當時所得惟十賢。
    科張言行政與學,兼此四者誰能然。
    公含天資得具美,出文入武材謨全。
    軒昂盛時進以道,行高德鉅齊回騫。

    42 《送縣尹任滿》 宋·毛直方

    卓魯久滑涂,臨風重懷人。
    錦溪有美錦,善制當誰稱。
    器之汾陽君,燁燁馳華聲。
    往來試樵邑,口碑播甌閩。

    43 《古意》 宋·魚潛

    青青陵上柏,落落勁不摧。
    人生百年內,朝夕變所懷。
    斗酒命同好,萬里不顧回。
    聞有昌國君,談笑黃金臺。

    44 《為侍郎徐公邦憲賦》 宋·張淏

    五花麟駒籋飛云,鳴珂敲月曙色分。
    晨光炯炯照玉勒,華風熠熠生衡門。
    磊磊落落萬人英,氣射斗牛貫九精。
    筆扛龍文百斛鼎,鯨呿鰲擲風雨驚。

    45 《絜矩書院示學子》 宋·章粲

    四時配四德,元亨利與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暢茂,是為德之亨。
    金利秋向實,水貞冬日成。

    46 《贈故大同府節判魏張公祝入祠七十韻》 明·盧柟

    魏博富才藪,儲英斷幽顯。
    金璞無留精,虎豹澄視眄。
    文章兩漢際,墨跡蒼頡篆。
    多賢信足征,特秀殊異撰。

    47 《荊州十首》 宋·蘇軾

    游人出三峽,楚地盡平川。
    北客隨南賈,吳檣間蜀船。
    江侵平野斷,風卷白沙旋。
    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48 《次韻楊次公惠徑山龍井水(龍井水洗病眼有效》 宋·蘇軾

    漏盡雞號厭夜行,年來小器溢瓶罌。
    棄官縱未歸東海,罷郡猶堪作水衡。
    幻色將空眼先暗,勝游無礙腳殊輕。
    空煩遠致龍淵水,寧復臨池似伯英。

    49 《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 宋·張耒

    戰國韓余壤,王畿漢舊京。
    南圍山峙秀,東泛洛浮清。
    女幾荒遺廟,宜陽認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戰有榛荊。

    50 《依韻和提刑太博嘉雪》 宋·范仲淹

    南陽風俗常苦耕,太守憂民敢不誠。
    今秋與冬數月旱,二麥無望愁編氓。
    龍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轟轟。
    昨宵天意聚回復,繁陰一布飄寒英。

    51 《次韻答黃仲夫七十韻》 宋·梅堯臣

    春風不擇草,萬卉皆發萌。
    盛夏一長養,秋實俱與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
    工師調五音,不問咸與韺。

    52 《答余新鄭(即余堯臣也·可補余傳之闕)》 明·高啟

    前年吳門初解兵,君別故國當西行。
    有司臨門暮驅發,道路風雨啼孩嬰。
    倉皇不敢送出郭,執手暫立懷憂驚。
    我時雖幸脫鋒鏑,亂后生事無堪營。

    53 《挽陳丞相》 宋·曾幾

    中興論相得耆英,進退能為國重輕。
    有望臨人山泰華,無私待物器權衡。
    兩朝禮貌緣同德,多士憑依為至誠。
    自古元臣薨位少,一時生死極哀榮。

    54 《參政李公以勤謹和緩勵后學江憲益以公廉忠信》 宋·洪咨夔

    百一聚一車,百行根一誠。
    反身物皆備,動與誠俱行。
    勤如轂下轉,謹如軾前橫。
    和緩以將之,轡舞錫鸞鳴。

    55 《出都寄二蘇》 宋·毛滂

    近年好語開蹙額,廊廟主人還稷契。
    諸葛亮公彙進民所懷,械必提之右乃挈。
    善隨類舉皆可觀,

    56 《用梁士衡韻還鄧器先道中詩卷》 宋·韓元吉

    夢繞江南云水鄉,麻姑壇下月如霜。
    風光景色一千里,都在君家古錦囊。

    57 《胡文定公挽詩三首》 宋·劉子翚

    有意扶名教,躬行語默中。
    楷模陶士器,藥石補天聰。
    衡岳鄰新卜,伊川道已東。
    傳經知有子,接武大明宮。

    58 《李丞相生朝》 宋·張元干

    柱史生周室,仙源譜系崇。
    儲星昭昴宿,降岳表神嵩。
    間氣憑家世,宗臣挺祖風。
    夢求終作楫,獵卜果非熊。

    59 《雜詩(五首)》 明·劉基

    速成非良器,驟得難久好。
    桃李望春舒,亦復迎秋稿。
    蕣英耀朝日,未夕委蔓草。
    饑農種植禾,自慶得食早。

    60 《留守安撫司徒侍中生辰三首》 宋·強至

    宰衡倚賴更三圣,神器傳歸定兩朝。
    幾御銅符雙在手,尊榮金印六垂腰。
    流民相率歸仁政,疲俗新蒙罷橫徭。
    壽考轉隨陰德遠,開倉累萬活黎苗。

    * 關于衡器的詩詞 描寫衡器的詩詞 帶有衡器的詩詞 包含衡器的古詩詞(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