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行道跡的詩詞(507首)

    41 《南都新亭行寄王子發》 宋·秦觀

    洛水沄沄天上動,道人隋渠下梁宋。
    宋都堤上十二亭,一一飛驚若鸞鳳。
    光華遠繼周王雅,宴喜還歸魯侯頌。
    玉觴嚴令肅衣冠,金縷哀音繞梁棟。

    42 《發孔鎮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 宋·楊萬里

    君看人跡蝶來輕,蹈得林間路作坑。
    古路今人行不得,一時移上上頭行。

    43 《假守蓬州視事二十日以臺章罷黜行至溫湯作此》 宋·馮時行

    聯事春將半,去官春未歸。
    儒冠真蹭蹬,祖席有光輝。
    罷遣親刀筆,勾牽坐釣磯。
    同寮多俊彥,投老失親依。

    44 《巡屬縣道中作》 唐·張九齡

    春令夙所奉,駕言遵此行。
    途中卻郡掾,林下招村氓。
    至邑無紛劇,來人但歡迎。
    豈伊念邦政,爾實在時清。

    45 《舂陵行》 唐·元結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
    有司臨郡縣,刑法競欲施。
    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
    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46 《秋日道中》 唐·張繼

    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
    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洲。
    徑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游。

    古文觀止生活賦稅

    47 《山中訪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尋黃尊師)》 唐·于鵠

    觸煙入溪口,岸岸唯檉櫟。
    其中盡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轉,絕徑緣峭壁。
    把藤借行勢,側足憑石脈。

    48 《山中訪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尋黃尊師)》 唐·于鵠

    觸煙入溪口,岸岸唯檉櫟。
    其中盡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轉,絕徑緣峭壁。
    把藤借行勢,側足憑石脈。

    敘事豪放抒情

    49 《省試行不由徑》 唐·張籍

    田里有微徑,賢人不復行。
    孰知求捷步,又恐異端成。
    從易眾所欲,安邪患亦生。
    誰能達天道,共此競前程。
    子羽有遺跡,孔門傳舊聲。
    今逢大君子,士節自光明。

    50 《賦得行不由徑》 唐·王炎

    邪徑趨時捷,端心惡此名。
    長衢貴高步,大路自規行。
    且慮縈紆僻,將求坦蕩情。
    詎同流俗好,方保立身貞。
    遠跡如違險,修仁在履平。
    始知夫子道,從此得堅誠。

    51 《行不由徑》 唐·俞簡

    古人心有尚,乃是孔門生。
    為計安貧樂,當從大道行。
    詎應流遠跡,方欲料前程。
    捷徑雖云易,長衢豈不平。
    后來無枉路,先達擅前名。
    一示遵途意,微衷益自精。

    52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唐·貫休

    楚國茱萸月,吳吟梨栗船。
    遠游無定所,高臥是何年。
    浪卷紛紛葉,檣沖澹澹煙。
    去心還自喜,廬岳倚青天。

    53 《雨中花令(吳興道中,頗厭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舊)》 宋·周紫芝

    山雨細、泉生幽谷,水滿平田。
    雪繭紅蠶熟后,黃云隴麥秋間。
    武陵煙暖,數聲雞犬,別是山川。
    嗟老去、倦游蹤跡,長恨華顛。
    行盡吳頭楚尾,空慚萬壑千巖。
    不如休也,一庵歸去,依舊云山。

    54 《滿江紅(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貶罷,歸次長沙道中作)》 宋·呂勝己

    憶昔西來,春已暮、余寒猶力。
    正迤邐、登山臨水,未嗟行役。
    云笈偶尋高士傳,桃川又訪秦人跡。
    向此時、游宦興闌珊,歸無策。

    55 《壺中天(夜渡古黃河,與沈堯道、曾子敬同賦)》 宋·張炎

    揚舲萬里,笑當年底事,中分南北。
    須信平生無夢到,卻向而今游歷。
    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野人驚問,泛槎何處狂客。

    56 《寄前寶林相木空》 明·古春蘭公

    飛云渡江去,瓊林化為棘。
    山空流水間,而我繼斯席。
    松低鶴無巢,苔深虎留跡。
    蒼煙莽成虛,鳥啼四山寂。
    緬懷行道彰,尚遺點頭石。
    花落春雨余,幽徑望行屐。

    57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宋·蘇軾

    蘭菊有生意,微陽回寸根。
    方憂集暮雪,復喜迎朝暾。
    憶我故居室,浮光動南軒。
    松竹半傾瀉,未數葵與萱。

    58 《連日與王忠玉張全翁游西湖訪北山清順道潛二》 宋·蘇軾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
    西湖亦何有,萬象生我目。
    云深人在塢,風靜響應谷。
    與君皆無心,信步行看竹。

    59 《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此詩為釋道潛作》 宋·蘇軾

    煌煌世胄余,夫子非碌碌。
    由來有詩書,所以能絕俗。
    得官本河朔,瓜期未易促。
    扁舟下南來,逸駕追鳴鵠。

    60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宋·楊萬里

    除卻鍾山與石城,六朝遺跡問難真。
    里名只道新名好,不道新名誤後人。

    * 關于行道跡的詩詞 描寫行道跡的詩詞 帶有行道跡的詩詞 包含行道跡的古詩詞(50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