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道尺的詩詞(390首)
261
《送李公安赴舉》 宋·王令
行子冠上塵,梁宋道傍土。
塵逐冠敝損,人來還復去。
馬蹄日月長,踏盡西北路。
近者何紛紛,姿狀頗秀舉。
262
《題劉心月》 宋·白玉蟾
汨羅江山水嗚唈,魚鱉不知老龍泣。
徒棹龍舟何處尋,何不辦取屈原生前一枝楫。
大吳江頭伍侯廟,夕陽滿樹聞啼鳥。
行人過此焚紙錢。
263
《李氏園》 宋·蘇轍
有客騎白駒,揚鞭入青草。
悠悠無遠近,但擇林亭好。
蕭條北城下,園號李家媼。
系馬古車門,隨意無灑掃。
267
《華亭風月堂避暑》 宋·王之道
大哉天休何穹窿,惟王配天居域中。
東西南北乃四裔,盛德可使車書同。
吾皇中興繼商武,小雅不復歌車攻。
年來幽障滅烽燧,梯航航里來夷戎。
268
《賣松翁》 宋·強至
窮山老松干百尺,縱有愛者勢難值。
小松聳擢未及丈,何亦冷落守巖石。
由來世眼習繁侈,競事妖紅與爛白。
往往破產聚名卉,未見有一號松癖。
270
《送時仲西歸》 宋·李新
掛書牛角來東都,短小不長五尺余。
龍章鳳姿蘄見用,回叱關吏身無繻。
志如鶚氣虎,整束衣冠詫齊魯。
膏油繼晷不識眠,虀鹽充腸久味苦。
271
《龍興避難》 宋·鄧肅
傍山怪石如蹲虎,絕頂去天無尺五。
卻披叢棘下山腰,丹碧照空飛棟宇。
道人養道厭塵勞,避世只嫌山不高。
那知行空老曼倩,竊食不遺王母桃。
273
《蜂蟻》 宋·李石
乳蜂十蟻圍,小蜂兩翼弱。
三蟻制蜂首,四蟻曳蜂腳。
三蟻相后前,捍圉行且卻。
蜂母正憑怒,有蠆無敢作。
274
《寄衡州舅氏》 宋·趙蕃
西山有喬松,蒙附百畝陰。
蓬蒿宅其下,旅生亦駸駸。
永懷豫章公,斯文金玉音。
徐洪蓋自出,源流高以深。
275
《贈祁門不老山高法師》 宋·汪莘
鰲山萬仞峙璇霄,上有高真道寂寥。
拔足壯能軒物表,洗心清不渾塵囂。
洞天別有風光異,人世那知宇宙遙。
云覆醮壇閑悄悄,煙凝仙室靜蕭蕭。
276
《棲閑堂》 宋·蘇泂
紛紛世界多金寶,試覓一閑何處討。
天公忌閑亦惜閑,似欲人人忙里老。
長安道上人如煙,信有陰陽錯昏曉。
食升衣尺我類渠,玉帶金魚為誰好。
277
《題金粟洞》 宋·胡仲弓
名山洞府三十六,若擬帽峰猶未足。
有人曾此坐丹爐,有人曾此安碁避。
一朝悟道歸去來,依舊紫云鎖林屋。
武榮賈客來洛陽,手攜尺書叩巖谷。
278
《次韻韓毅伯志別》 宋·王炎
江頭三老風檣急,詩叟欲行還卻立。
剛腸不解兒女悲,肯為別離襟袖濕。
翰墨場中空白眉,牙游不遂休奔馳。
平生訥室有秘訣,持以贈君君可歸。
279
《榘子名字義》 宋·陳淳
小子爾定孫,來前吾語汝。
爾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爾名以榘,字爾以方叟。
告爾名字義,爾其敬聽受。
280
《勸學歌》 宋·陳普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 關于行道尺的詩詞 描寫行道尺的詩詞 帶有行道尺的詩詞 包含行道尺的古詩詞(39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