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行腳的詩詞(836首)

    61 《蝸廬》 宋·陸游

    小葺蝸廬便著家,槿籬莎徑任欹斜。
    為生草草僧行腳,到處悠悠客泛槎。
    孤蝶惜衣晴曝粉,樨蜂貪蜜晚爭花。
    有書嬾讀吾堪愧,睡起何妨自磑茶。

    62 《仗錫平老具舟車迎前天衣印老印悉遣還策杖訪》 宋·陸游

    畫舫籃輿不許前,白頭行腳意超然。
    舜江禹穴千山水,盡在高人拄杖邊。

    63 《廣慧法師贊》 宋·陸游

    東土震旦,西方極樂。
    一緉草鞋,到處行腳

    64 《占城棕竹拄杖》 宋·陸游

    參云氣壓葛陂龍,跨海來扶笠澤翁。
    八十尚思行腳在,與君處處現神通。

    65 《送丘宗卿帥蜀三首》 宋·楊萬里

    蜀人詫蜀不能休,花作江山錦作州。
    老我無緣更行腳,羨君來歲領遨頭。
    碧雞金馬端誰見,酒肆琴臺訪昔游。
    收入西征詩集里,憶儂還解寄儂不。

    66 《和張功父夢歸南湖》 宋·楊萬里

    一生兩事苦相關,從仕居貧并作難。
    顧我雪穿行腳襪,羨君身作在家官。
    曉分京兆月半璧,夕問南湖水幾竿。
    桃李能言春滿坐,向人猶自訴霜寒。

    67 《又和二絕句》 宋·楊萬里

    一冬寒不到深山,豈有春來更會寒?
    幸自趁晴行腳好,卻嫌沙入破鞋間。

    68 《曉過新安江,望紫陽山懷朱元晦》 宋·楊萬里

    紫陽山下紫陽翁,今住閩山第幾峰。
    退院歸來罷行腳,被他強占一江風。

    69 《與子上野步》 宋·楊萬里

    籬落深深巷,茅茨小小家。
    冬晴好行腳,何處不梅花。

    70 《送文光師游天臺》 宋·林逋

    天姥山深搖錫杖,野芳春翠共葳蕤。
    松門過水無重數,石壁看霞到盡時。
    閑避鳥啼應作觀,忽聞人跡自留詩。
    秦中河朔嘗游覽,莫恨此方行腳遲。

    71 《題江貫道山水十絕》 宋·劉克莊

    展卷嗟丘也,東西南北人。
    昔還行腳債,今作臥游身。

    72 《放言五首》 宋·劉克莊

    萬里先行腳,三家晚閉關。
    曾求詩入海,亦作史藏山。

    73 《聽蛙方君作八老詩效顰各賦一首內三題余四十》 宋·劉克莊

    半間古屋冷颼颼,死盡同參偶獨留。
    昔已尋師遠行腳,今惟見佛小低頭。
    舊綾無用聊收取,破衲難縫且著休。
    年少還知貧道不,曾同王謝二公游。

    74 《謁墓五首》 宋·劉克莊

    庵里僧應行腳去,龕中佛也為眉嚬。
    炎炎昔有□□者,寂寂今無上冢人。

    75 《用石塘二林韻》 宋·劉克莊

    少狂浪走無尋處,晚向深山得悟門。
    火候足時丹始熟,國工琢了玉尤溫。
    低頭欲下追隨拜,摩頂無忘付授恩。
    大有名山要行腳,未甘瓶缽老荒村。

    76 《題小室二首》 宋·劉克莊

    已向深林卓小庵,是中僅可著禪龕。
    士師何止三無慍,中散居然七不堪。
    一去重華那復得,方當盛漢勿多談。
    近來弟子俱行腳,誰伴山僧面壁參。

    77 《風雨涼甚一首》 宋·劉克莊

    淅淅吹庭樹,錚錚濺瓦溝。
    乍除秦酷吏,重見晉清流。
    山有月行腳,溪無風打頭。
    不知楚臺客,何以說悲秋。

    78 《排閟》 宋·劉克莊

    少攜一筇遍行腳,老苫把茅聊蓋頭。
    事十八九不如意,身百千億皆有愁。
    彼埋高冢柏下臥,此駕小車花外游。
    猶恨俗人知去處,近城林樾未深幽。

    79 《送拄杖還僧》 宋·劉克莊

    頭白高僧行腳懶,一枝筇竹久生苔。
    不逢太乙然藜照,時借山翁荷蓧回。
    夜掛多尋蕭寺壁,曉拈恐化葛陂雷。
    還師此物禪須進,曾入詩人手內來。

    80 《題安仁陳慧父詞卷》 宋·劉克莊

    已著西山序集端,欲添一字愧才慳。
    平生行腳千詩里,歲晚營巢萬竹間。
    后有楊雄寧不好,世無孔子孰能刪。
    歸舟它日溪邊過,珍重先生莫掩關。

    * 關于行腳的詩詞 描寫行腳的詩詞 帶有行腳的詩詞 包含行腳的古詩詞(83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