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行腳的詩詞(836首)

    761 《青峭灣》 宋·陳巖

    石磵竹岡無盡時,上難著腳下難窺。
    平生所性佳山水,煙雨中行不廢詩。

    762 《大浪灘步至東館》 宋·方回

    瞬息閱一紀,作郡初此來。
    小城雖寂寞,尚復具輿臺。
    患難偶未死,覂乏良可咍。
    夜泊大浪灘,沽酒登崔嵬。

    763 《送鄧善之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二三十載鄉閭師,黃紙初除專講帷。
    溧陽雖小亦新郡,學廩粗足晨昏炊。
    曰事未然缺次遠,槐宮尚需蟬再嘶。
    士食天祿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

    764 《下回嶺》 宋·方回

    上嶺何所苦,一步一氣喘。
    下嶺何所苦,一步一腳軟。
    直視三千丈,石梯落層巘。
    終須到平處,尚作屈曲轉。
    彼猶可通車,太行羊腸坂。
    此乃不容步,險甚蜀道棧。
    回首望木杪,千里百里無。

    765 《乘桴亭》 宋·郭印

    孔子道不行,時君目腐儒。
    亂邦難置足,遂欲九夷居。
    更作乘桴語,與此意何殊。
    一木異舟楫,波濤寧可逾。

    766 《九月二十日率趙彥和王平叔劉誼夫游棲巖寺彥》 宋·郭印

    少時苦愛山,藜杖春復秋。
    峰巒如佳人,一顧銷百憂。
    野性不受羈,思與麋鹿游。
    失腳名宦場,冠纓絡人頭。

    767 《游思安鳳凰巖》 宋·郭印

    山腳清江轉,巖腰細路通。
    飛泉忽濺雨,陰壑自吟風。
    寺隱煙云里,人行竹柏中。
    野僧無個在,幽鳥為談空。

    768 《賀雨》 宋·李處權

    太歲治水十二龍,春夏用事秋罔功。
    半年不雨人作惡,禾苗枯槁井泉涸。
    使君勤政首勤農,憂國如家愿年豐。
    齋居意禱天已通,四山升云野返風。

    769 《次陳叔易太湖二十韻》 宋·李處權

    北客何來此,浮生真偶然。
    風飚從禹穴,日腳近虞淵。
    漁唱誰能問,鷗盟我不捐。
    燃犀怪可睹,擊樹訊空傳。

    770 《和張裁推官游湖》 宋·李復

    閒弄香蘭楫,斜開紫綺襟。
    回風收雨腳,靜月到湖心。
    高柳留疏翠,前山動夕陰。
    興來行處愜,樂罷感還深。

    771 《寄祖祕丞》 宋·李覯

    我本山田人,好尚與眾異,平生重交游,所得國無幾。
    昨者應茂才,西行覷朝美。
    時當慶歷初,選舉寶多士。

    772 《寄錄事王君玉》 宋·陸文圭

    風沙瞇行人,日腳黃無光。
    愁鴟蹲古木,凍雁拾馀糧。
    荒城難犬寂,古堠荊蒿長。
    瘦馬兀冰涂,龍塞天一方。

    773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釋崇岳

    千圣不傳到今日,口上著來無等匹。
    洞庭山腳太湖心,行人路上空啾唧。

    774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宋·釋法薰

    識得心,山岳沉。
    握金成土,握土成金。
    腳后腳前,見成行貨。
    少室峰前,交點不過。

    775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宋·釋法薰

    見聞覺知,行住坐臥。
    眨上眉毛,早已蹉過。
    赤腳唱山歌,路上無人知。

    776 《偈頌六十八首》 宋·釋法薰

    曲曲彎彎,平平坦坦。
    七穿八穴,十字縱橫。
    是汝諸人,不妨東行西行,第一莫教撞著跛腳老云門。

    777 《偈頌六十八首》 宋·釋法薰

    說短說長,自起自倒。
    跛腳老云門,慈悲成過咎。
    長安一路坦然平,往來曾不禁人行。

    778 《馬郎婦贊》 宋·釋法薰

    聲色純真,見聞不礙。
    宴坐經行,得大自在。
    腳頭腳底黑漫漫,又逐春風婦馬郎。

    779 《偈頌八十七首》 宋·釋慧開

    不動腳頭,青云獨步。
    個是尋常行履處,須知更有通霄路。

    780 《偈頌八十七首》 宋·釋慧開

    信腳行去絕埃塵。
    信手拈來用得親。
    信口道出驚天地,信心悟入獨超群。

    * 關于行腳的詩詞 描寫行腳的詩詞 帶有行腳的詩詞 包含行腳的古詩詞(83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