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蠻俗的詩詞(125首)
44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45
《答蘇武書》 兩漢·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
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終日無睹,但見異類。
韋韝毳幕,以御風雨;羶肉酪漿,以充饑渴。
古文觀止戰爭書信散文
46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
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
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古文觀止書信抒憤
47
《東都賦》 兩漢·班固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
敘事議論
48
《運命論》 魏晉·李康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故運之將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憂思感慨命運
49
《天魔舞》 明·瞿佑
承平日久寰宇泰,選伎徵歌皆絕代。
教坊不進胡旋女,內廷自試天魔隊。
天魔隊子呈新番,似佛非佛蠻非蠻。
司徒初傳秘密法,世外有樂超人間。
50
《蘇武慢·識破塵寰》 元·馮尊師
識破塵寰,樊籠跳出,飄蕩幸無拘束。
萍蹤自在,雅操孤高,還若野云麋鹿。
遇坎乘流,混俗和光,知止有何榮辱。
恣陶陶、海上人間,不管歲華催促。
51
《殘春》 現代·陳寅恪
無端來此送殘春,一角湖樓獨愴神。
讀史早知今日事,對花猶憶去年人。
過江愍度饑難救,棄世君平俗更親。
解識蠻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綠榕新。
53
《郭將軍廟》 宋·陳份
天欲亡佗開漢境,將軍英武契風云。
遠驅函谷三千騎,南下番禺十萬兵。
自此河山消壘拒,至今民俗荷庸勛。
后來扼腕征蠻者,祿重功輕不似君。
56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57
《上曹大夫》 宋·鄭俠
客從南英到揭陽,十有五年困長道。
囊資空竭奴仆愁,氣象塵埃顏貌老。
天矜窮悴幸有緣,太守曹公看客好。
孤舟薄艤即趨門,一笑相迎見懷抱。
58
《楸子樹》 明·郭登
窗前新栽楸子樹,去歲移自東君家。
根深土凍重莫致,挽以兩犍載一車。
方經旬日即蓓蕾,秋深結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氣耳,來歲未必能芬葩。
59
《送張企翱之廣東提學》 明·陸容
天語遙將度嶺南,一方師表羨君堪。
潛回風俗觀新政,樂育英才副昔談。
愛護襟期同鄭老,能詩標格近羅含。
少年科第曾誰負,大好文章每自慚。
60
《庚子紀事》 明·陸之裘
南沙頑夫不滿千,恃險攫貨爭魚鹽。
椎牛殺狗亦耕種,黃蘆白葦波連天。
海濱耆豪利兼取,逞技獻謀官府前。
喜功憂變守臣職,撫召不聽心煩煎。
* 關于蠻俗的詩詞 描寫蠻俗的詩詞 帶有蠻俗的詩詞 包含蠻俗的古詩詞(1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