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雖小的詩詞(1214首)

    901 《和宋都官乞梅》 宋·邵雍

    小園雖有四般梅,不似江南迎臘開。
    長恨東君少風韻,先時未肯放春來。

    902 《天道吟》 宋·邵雍

    天道不雖知,人情未易窺。
    雖聞言語處,更看作為時。
    隱幾功夫大,揮戈事業卑。
    春秋賴乘興,出用小車兒。

    903 《還園宅奉酬華陽先生詩》 南北朝·沈約

    早欲尋名山。
    期待婚嫁畢。
    二事雖云已。
    此外復非一。

    904 《周五聲調曲 羽調曲 三》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
    眾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跡。
    四海合德堯臣。

    905 《酬李唐臣贈山水短軸》 宋·晁補之

    大山宮,小山霍,欲識山高觀石腳。
    大波為瀾,小波為淪,欲知水深觀水津。
    營丘于此意獨親,杜侯所與復有人。
    不見李侯今五載,苦向營丘有余態。

    906 《再用韻和陳伯比二首二》 宋·晁補之

    筑臺危可瞰坰牧,朝來小雨猶十上。
    雖無峻嶺有修竹,不減山陰同放浪。
    青門正爾堪邵平,云中何必須魏尚。
    小池更廣勿近墻,畏與濁渠同滉漾。

    907 《出都寄二蘇》 宋·毛滂

    近年好語開蹙額,廊廟主人還稷契。
    諸葛亮公彙進民所懷,械必提之右乃挈。
    善隨類舉皆可觀,

    908 《曹使君置酒石橋山用肉字韻作詩見招不果往復》 宋·毛滂

    玻璃瓶中新壓玉,趨膾腥唇脯麟肉。
    紫絲步障破煙霏,飴鼎灼炊千蠟燭。
    山英餼公卻薄相,木蘭墜露和秋菊。
    此公骨秀氣欲仙,石室名深三十六。

    909 《見兒侄唱酬次韻五首》 宋·蘇轍

    兒病要須閑,閑極自成趣。
    空虛雖近道,懶拙初非悟。
    偶將今生腳,還著古人屨。
    大小適相同,本來無別處。

    910 《題王詵都尉畫山水橫卷三首》 宋·蘇轍

    摩詰本詞客,亦自名畫師。
    平生出入輞川上,鳥飛魚泳嫌人知。
    山光盎盎著眉睫,水聲活活流肝脾。
    行吟坐詠皆自見,飄然不作世俗詞。

    911 《春深三首》 宋·蘇轍

    小園松竹有清陰,懶病從茲日益深。
    醉客漢堂慚北海,野僧同社憶東林。
    逢人問道空長嘯,久客思歸尚越吟。
    三十年前誦圓覺,年來雖老解安心。

    912 《釀重陽酒》 宋·蘇轍

    家人欲釀重陽酒,香麴甘泉家自有。
    黃花抱蕊有佳思,金火未調無好手。
    老奴但欲致村酤,小婢爭言試三斗。
    我年七十似童兒,逢節歡欣事從厚。

    913 《毛君惠溫柑荔支二絕》 宋·蘇轍

    楚山黃橘彈丸小,未識洞庭三寸柑。
    不有風流吳越客,誰令千里送江南。
    荔子生紅無奈遠,陳家曬白到猶難。
    雖無驛騎紅塵起,尚得佳人一笑歡。

    914 《次韻子瞻減降諸縣囚徒事畢登覽》 宋·蘇轍

    山川足清曠,阛阓巧拘囚。
    安得纖阿御,同為穆滿游。
    遙知因渙汗,遠出散幽憂。
    原隰繁分繡,村墟盡小侯。

    915 《和子瞻監試舉人》 宋·蘇轍

    登科歲云徂,舊學日將落。
    外遭饑寒侵,內苦憂患鑠。
    傳家足墳史,遺說本精約。
    群言久紛蕩,開卷每驚矍。

    916 《送李鈞郎中》 宋·蘇轍

    君家毗陵本江南,雖為浙西終未甘。
    風流秀發自不減,氣質渾樸猶中含。
    敲榜滿前但長嘯,簿書堆案常清談。
    湖中往往載畫舫,竹下小小開茅庵。

    917 《思歸二首》 宋·蘇轍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思歸非吾計,聊亦為爾耳。
    行裝理肩輿,客舍卷床笫。
    兒言世情惡,平地風波起。

    918 《所寓堂後月季再生與遠同賦》 宋·蘇轍

    客背有芳藂,開花不遺月。
    何人縱尋斧,害意肯留卉。
    偶乘秋雨滋,冒土見微茁。
    猗猗抽條穎,頗欲傲寒冽。

    919 《子瞻寄示岐陽十五碑》 宋·蘇轍

    堂上岐陽碑,吾兄所與我。
    吾兄自善書,所取無不可。
    歐陽弱而立,商隱瘦且橢。
    小篆妙詰曲,波字美婀娜。

    920 《贈石臺問長老二絕〈并敘〉》 宋·蘇轍

    石臺長老問公,本成都吳氏子,棄俗出家,手書《法華經》,字細如黑蟻,前后若一,將誦之萬遍,雖老而精進不倦,脅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來高安,以鄉人相好,蓋余懶而好睡,見之惕然自警,因贈之二小詩云。
    法達曾經見老盧,半生勤苦一朝虛。
    心通口誦方無礙,笑把吳鸞細字書。

    * 關于雖小的詩詞 描寫雖小的詩詞 帶有雖小的詩詞 包含雖小的古詩詞(121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