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雖存的詩詞(527首)
383
《雜詩(三十三首)》 明·劉基
人生如浮云,飄搖無根蒂。
昨暮青山阿,今朝滄海氵筮。
風波無定時,淪躓難為計。
是中茍不爽,曷問耿與翳。
申胥存楚國,仲連卻秦帝。
此士雖則亡,英名千萬世。
¤
386
《送芳公長老歸法云》 宋·韓維
水際茅亭竹下庵,清談竟夕不知厭。
伽佗善巧何能繼,經藏幽深亦許覘。
額內珠存雖本有,眼中金落復誰拈。
圓通到日如相問,為道春來米價添。
387
《奉同原甫賦澄心堂紙》 宋·韓維
江南國士未破前,澄心名紙世已傳。
高堂久傾不復見,誰謂此物猶依然。
當時萬杵搗云葉,鋪出幾案滑且堅。
剡溪藤骨不足數,蜀江玉屑誰復憐。
388
《送仲巽歸闕下》 宋·鄭獬
老驥不妄行,蒼鷹不虛擊。
高車折軸棄路旁,繭栗犢兒負其力。
指麾萬事自有理,不須破海驚霹靂。
君不見張侯白頭郎,仗節雍容在南國。
389
《素風堂》 宋·鄭獬
潁水纖纖清露石,仙翁於此買煙村。
唐朝三百盛冠蓋,丞相幾家馀子孫。
耀世文章雖已遠,傳家清白至今存。
由來人物能相繼,又見芝蘭秀一番。
390
《汴河曲》 宋·鄭獬
朝漕百舟金,暮漕百舟粟。
一歲漕幾舟,京師猶不足。
此河百馀年,此舟日往復。
自從有河來,宜積萬千屋。
393
《上林道》 宋·李廌
憶昔驅車度函谷,解鞍訪古驪山麓。
華清雖有亡國恨,繡嶺猶存舊時木。
無情草木競爭春,不問興亡自紅綠。
漢家上林更蕭瑟,宮殿荒基走麋鹿。
可憐喬木亦已無,五柞長楊今樸樕。
394
《送霍子侔還都》 宋·李廌
真人造區夏,民瘼傒以蘇。
戎衣振不格,力舉覆地盂。
桓桓神武威,自信人未孚。
當年群嘯聚,劍立猶稱孤。
395
《孔北海堂》 宋·李廌
卯金自中葉,已若子南周。
阿瞞制威福,九鼎若綴旒。
余子不復忌,多士例為仇。
嶄然見芒角,已坐錮與鉤。
396
《顏魯公祠堂詩》 宋·李廌
朅來游汝海,初識魯公真。
盛德宜蒙祀,英姿儼若神。
典刑雖異代,勛績在蒸民。
憶昔艱難際,生逢歷數屯。
397
《寄姚文發》 宋·鄭剛中
芳蓀小繡肩相拍,拍初同作江湖客。
夢里春風三十年,青銅照我頭都白。
與公常日話瀟湘,恨不此身生兩翼。
何如附驥得千里,再此搜尋舊蹤跡。
399
《和唐山叟所贈三詩》 宋·王灼
蓑衣芒屨日相逢,仙者誰人識呂鐘。
已受丹書存夜氣,定除白發變春容。
情田舊習雖鋤穢,筆陣馀威尚折沖。
聞說山間賦招隱,試披云霧幾多重。
400
《登南紀樓》 宋·胡寅
西望巫峽峰,東望洞庭湖。
南望大江橫,北望楚王墟。
平時十萬戶,鴛瓦百賈區。
夜半車擊轂,差鱗銜舳艫。
* 關于雖存的詩詞 描寫雖存的詩詞 帶有雖存的詩詞 包含雖存的古詩詞(5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