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虛心者的詩詞(390首)

    201 《沔陽秩滿北上漢水舟中感舊書懷卻寄污郡諸寮》 明·李濂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陽。
    八歲學籀篆,十歲《急就章》。
    孺小不知難,欲升鐘索堂。
    波磔竟無成,臨池心內傷。

    202 《題群龍圖》 明·劉基

    世間萬類皆可睹,茫昧獨有鬼與龍。
    此圖畫龍二十四,狀貌詭譎各不同。
    得非物產有異種,或曰神變無常蹤。
    一龍揵尾欲上水,足爪猶在奫中。

    203 《靖通庵歌》 宋·張繼先

    吾結草庵山之中,旁人笑我名靖通。
    都來方寸閑田地,大包世界同虛空。
    我庵非通亦非靖,玲瓏八面無形影。
    盈虛消息任天機,庵內主人都不省。

    204 《山居招友人詩》 宋·釋智圓

    結宇平湖濱,放意且閑逸。
    陵峰時采藥,服餌蠲故疾。
    藜藿可供餐,茆茨可容膝。
    浮生貴適性,何須羨奢佚。

    205 《緣識》 宋·宋太宗

    玄珠玄珠存今古,總在眼前無一睹。
    圓似明珠照十方,或來或去寒無雨。
    本是真,玄中圣,天仙地仙收不盡。

    206 《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 唐·岑參

    春與人相乖,柳青頭轉白。
    生平未得意,覽鏡私自惜。
    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
    自從兵戈動,遂覺天地窄。

    207 《和答詩十首·答箭鏃》 唐·白居易

    矢人職司憂,為箭恐不精。
    精在利其鏃,錯磨鋒鏑成。
    插以青竹簳,羽之赤雁翎。
    勿言分寸鐵,為用乃長兵。

    208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
    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209 《禽蟲十二章》 唐·白居易

    燕違戊巳鵲避歲,茲事因何羽族知。
    疑有鳳凰頒鳥歷,一時一日不參差。
    水中科斗長成蛙,林下桑蟲老作蛾。
    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鹍鵬鱗羽多。

    210 《禽蟲十二章》 唐·白居易

    燕違戊巳鵲避歲,茲事因何羽族知。
    疑有鳳凰頒鳥歷,一時一日不參差。
    水中科斗長成蛙,林下桑蟲老作蛾。
    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鹍鵬鱗羽多。

    211 《江湖散人歌》 唐·陸龜蒙

    江湖散人天骨奇,短發搔來蓬半垂。
    手提孤篁曳寒繭,口誦太古滄浪詞。
    詞云太古萬萬古,民性甚野無風期。

    寫景抒情

    212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唐·李咸用

    為儒自愧已多年,文賦歌詩路不專。
    肯信披沙難見寶,只憐苫草易成編。
    燕昭寤寐常求駿,郭隗尋思未是賢。

    213 《荊渚病中,因思匡廬,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輩》 唐·齊己

    生老病死者,早聞天竺書。
    相隨幾汩沒,不了堪欷歔.
    自理自可適,他人誰與袪。
    應當入寂滅,乃得長銷除。

    214 《窯頭坯歌》 唐·呂巖

    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
    若經水火燒成磚,留向世間住萬年。
    棱角堅完不復壞,扣之聲韻堪磨鐫。

    詠史

    215 《滿江紅 贈敬庵葛道(原作通,據道藏改)人》 元·李道純

    道本無言,要學者、潛通默識。
    若萬慮俱捐,虛靈湛寂。
    動處調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羅密。
    問玄關、一*在何宮,中間覓。

    216 《分題得癭林壺》 宋·呂公著

    天地產眾材,任材謂之智。
    棟桷與楹杙,小大無有棄。
    方者以矩度,圓者中規制。
    嗟爾木之癭,何異肉有贅。

    217 《題共樂堂》 宋·汪泌

    臨海城東湖,氣象清且奇。
    無風綠色凈,十頃澄琉璃。
    中有共樂堂,今其名者誰。
    人有答我問,太守下車時。

    218 《東州逸黨》 宋·顏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絕乖離。
    地之有常理,沈潛無變虧。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軌儀。
    三才各定位,萬古永不移。

    219 《春日述懷寄湯義仍四十韻》 明·鄧渼

    漢域春陰盡,蒼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風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單車即瘴炎。
    投荒虛繡斧,覽勝引彤幨。

    220 《來禪人求長句》 明·空室禪師

    近來禪子好長句,才寫短句便不喜。
    句有短長理則一,何故于中分彼此。
    長者不知長幾何,短者不知短幾許?若能直下究根源,長
    短皆由妄心起。

    * 關于虛心者的詩詞 描寫虛心者的詩詞 帶有虛心者的詩詞 包含虛心者的古詩詞(3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