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虎聲的詩詞(932首)

    41 《游虎丘山》 宋·吳從善

    樂聲隨轉闔閭城,檣杪無風水自平。
    不待尊前催畫燭,落霞明月送船行。

    42 《答祿將軍射虎行》 元·迺賢

    將軍部曲瀚海東,三千鐵騎精且雄。
    久知天命屬真主,奮身來建非常功。
    世祖神謨涵宇宙,坐使英雄皆入彀。
    十年轉戰淮蔡平,帳下論功封太守。

    43 《虎丘詠》 明·黃省曾

    芙蓉近倚闔閭城,眺閣觴樓逐勢成。
    珠寺翻為歌舞地,青山盡是綺羅情。
    巖花吐學紅妝麗,谷鳥啼兼鳳管聲。
    十里垂楊芳草岸,四時常映彩舟行。

    44 《雨后登虎丘宿梅花樓僧房》 明·陸弼

    高閣藤蘿外,扁舟暮雨殘。
    鐘聲知客到,山色入門看。
    月出千松靜,云披片石寒。
    支公擅名理,終夕奉清歡。

    45 《次韻邾仲經同登虎丘長句》 明·呂敏

    山上樓臺山下城,朱旗夾道少人行。
    春風寂寞鶯花夢,落日悲涼鼓角聲。
    古冢金精來變幻,天池劍影隨空明。
    老僧趺坐忘塵慮,石溜何須恨不平。

    46 《奉陪志學彥魯仲原三君同登虎丘漫賦長句就呈》 明·邾經

    虎丘山前新筑城,虎丘寺里斷人行。
    胡僧自識灰千劫,蜀魄時飄淚一聲。
    漸少松杉圍窣堵,無多桃李過清明。
    向來游事夸全盛,曾對春風詠太平。

    47 《虎跑泉》 宋·蘇軾

    金沙泉涌雪濤香,灑作醍醐大地涼。
    倒浸九天河影白,遙通百谷海聲長。
    僧來汲月歸靈石,人到尋源宿上方。
    更續茶經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嘗。

    48 《猛虎行》 唐·李賀

    長戈莫舂,強弩莫烹。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

    49 《酬王伯虎》 宋·王安石

    吾聞人之初,好惡尚無朕。
    帝與鑿耳目,賢愚遂殊品。
    爾來百千年,轉化薄愈甚。
    父翁相販賣,浮詐誰能審。

    50 《獨游虎跑泉小庵》 宋·范成大

    苔徑彎環入,茅齋取次成。
    蔓花緣壁起,閑草上階生。
    宿雨松篁色,新晴燕雀聲。
    筒泉烹御米,聊共老僧傾。

    51 《八聲甘州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 宋·辛棄疾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
    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
    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懷古

    52 《泊虎頭灘下》 宋·陸游

    大舟已泊燈火明,小舟猶行聞櫓聲。
    虎頭崔嵬鹿角橫,人生實難君勿輕。

    53 《虎川》 宋·楊萬里

    居士欹黃帽,曾來照晚晴。
    至今流虢虢,猶學詠詩聲。

    54 《挽蕭帥機虎溪》 宋·文天祥

    世以千金重,誰能學隱君。
    一門名似雨,滿座客如云。
    志愿生無憾,聲華死有聞。
    韓碑照原草,含笑有斯文。

    55 《初至虎牙漢見江山類龍門》 宋·歐陽修

    曉鼓潭潭客夢驚,虎牙灘上作船行。
    山形酷似龍門秀,江色不如伊水清。
    平日兩京人少壯,今年三峽歲崢嶸。
    臥聞乳石淙流響,疑是香林八節聲。

    56 《周五聲調曲 商調曲 二》 南北朝·庾信

    百川俱會。
    大海所以深。
    羣材既聚。
    故能成鄧林。

    57 《徑山白虎寺詩》 宋·朱翌

    繞郭尋好山,直北得睹徑。
    一重復一掩,間度略知名度峻。
    溪聲出左方,環玦步相應。
    萬木儼扶持,四山擁清潤。

    58 《唐伯虎與祝枝山聯句詠奇石》 明·唐寅

    嵯峨怪石倚云間,拋擲于今定幾年。
    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風牽。
    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隴上田。
    恨殺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掛夕陽煙。

    59 《八聲甘州·又一番》 宋·吳泳

    又一番、滬水出牂牁。
    江聲洶鳴鼉。
    正南人爭望,轉移虎節,彈壓鯨波。
    未見元戎羽葆,民氣已沖和。

    60 《降虎峰慧茲塔》 宋·李彌遜

    喚起田公趁曉耕,香云已帶瀉檐聲。
    如何乞取摩空手,為挽天河洗甲兵。

    * 關于虎聲的詩詞 描寫虎聲的詩詞 帶有虎聲的詩詞 包含虎聲的古詩詞(9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