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蓄發的詩詞(104首)

    41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42 《和謝舍人洊震》 宋·梅堯臣

    盛夏萬物當長養,驕陽不雨誰為憂。
    天無纖云野赬色,草木焦卷如經秋。
    南陽太守自引咎,不以天時為怨尤。
    齋精潔慮祠望內,僚屬奔從無停輈。

    43 《九鎖山十詠·翠蛟亭》 宋·呂同老

    洄洑古澗深,蜿蜒層湍壯。
    長年蓄飛泉,一決起豪宕。
    高有百尺松,蓊郁蔽青障。
    下有荇與萍,翠色映空曠。

    44 《水調歌頭 端午》 元·王旭

    漱齒汲寒井,理發趁涼風。
    先生畏暑晨起,笑語聽兒童。
    說道今年重午,節物隨宜稍具,還與去年同。
    己喜酒尊冽,更覺*盤豐。

    45 《夜嘆》 宋·蔡權

    不寐中宵發嘆歌,無聞見惡竟如何。
    堪嗟歲月蹉跎久,卻悔塵寰錯誤多。
    事業分明卑管晏,源流直上接丘軻。
    衰顏皓發雄心在,蓄艾從今起宿疴。

    46 《太倉隆福寺創觀音院以詩百韻寄妙觀大師且呈》 宋·郟亶

    珍重妙觀師,書來再三讀。
    不蒙促歸計,乃憂曠箋牘。
    疑師未相知,待我尚塵俗。
    竊聞構新殿,東畔建廊屋。

    47 《閒居》 宋·林緒

    宿草江邊閣,臨泫發嘯歌。
    所觀得病少,豈在蓄書多。
    生子能無貴,居身不可過。
    茍圖銷旦夕,青鬢長如何。

    48 《諭子美淵明詩》 宋·施德操

    子美學古胸,萬卷郁含蓄。
    遇事時一麾,百怪森動目。
    淵明淡無事,空洞撫便腹。
    物色入眼來,指點詩句足。
    彼直發其藏,義但隨所矚。
    二老詩中雄,同人不同曲。

    49 《陽山草堂為姑蘇顧大有賦》 明·豐坊

    新暉送山青,點點入茅屋。
    平原秀芳草,流泉帶喬木。
    籬篁墮涼影,庭蘭動徐郁。
    主人侵朝興,鶴衣巾一幅。

    50 《送張伯任都諫閱視固原》 明·馮琦

    壯士常慷慨,懦夫多局促。
    男兒志萬里,取別無躑躅。
    念從去年秋,虜騎公南牧。
    關門日以開,胡行一何速。

    51 《與虞山人勝伯陳山人惟寅談及仙游事醉后賦詩》 明·饒介

    掃除狡獪蓄神機,開頂葫蘆不置扉。
    人物已從垣外見,真形漸向市中微。
    杯成白鶴沖霄去,劍化雙龍破浪歸。
    自此更無毫發累,綠毛繞體欲成衣。
    ¤

    52 《菜薖為永嘉余唐卿右司賦》 明·徐賁

    遠辭華蓋居,來卜山陰宅。
    乍到俗未諳,久住地旋辟。
    屋廬尚樸純,楹桷謝雕飾。
    高營踞山跗,深甃逗泉脈。

    53 《登黃山煉丹峰尋昔人隱處》 明·趙滂

    我游黃山當嚴冬,雪消日暖無天風。
    欲求昔人棲隱處,發興況有高僧同。
    危矼側步目已眩,絕壁下瞰心為忡。
    交流二澗瀉寒碧,樵牧不來蘿徑窮。

    54 《偶然作六首》 唐·王維

    楚國有狂夫。
    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
    行歌南陌上。

    55 《雨》 宋·蘇軾

    風師挾帝令,號呼肆徂征。
    云師畏推逐,蓄意不敢爭。
    雨師曠厥官,所茍朝夕生。
    帝眷一夕回,旱議旦暮行。
    翻然沛膏澤,夜半來無聲。
    青秧發廣畝,白水涵孤城。

    56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57 《殘句風師挾帝令》 宋·蘇軾

    風師挾帝令,號呼肆徂征。
    云師畏推逐,蓄意不敢爭。
    雨師曠厥官,所茍朝夕生。
    帝眷一夕回,旱識旦暮行。
    翻然沛膏澤,夜半來無聲。
    青秧發廣畝,白水涵孤城。

    58 《焦千之求惠山泉詩》 宋·蘇軾

    茲山定空中,乳水滿其腹。
    遇隙則發見,臭味實一族。
    淺深各有值,方圓隨所蓄。
    或為云洶涌,或作線斷續。

    59 《岐亭五首(并敘)》 宋·蘇軾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
    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

    60 《贈章默(并敘)》 宋·蘇軾

    章默居士,字志明。
    生公侯家,才性高爽,棄家求道,不蓄妻子,與世無累,而父母與兄之喪,貧不能舉,以是眷眷世間,不能無求于人。
    余深哀其志,既有以少助之,又取其言為詩以贈其行,庶幾有哀之者。
    章子親未葬,余生抱羸疾。

    * 關于蓄發的詩詞 描寫蓄發的詩詞 帶有蓄發的詩詞 包含蓄發的古詩詞(1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