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著道的詩詞(1427首)

    81 《江城子·道途急急莫留驂》 元·張之翰

    道途急急莫留驂。
    敝塵衫。
    困如酣。
    二載徐州,剛喚作髯參。

    82 《挽方水云道士用東坡先生清虛堂韻》 明·沈周

    學仙不成似炊沙,紫府著爾無閑衙。
    長生只在唇舌上,六十瞥眼風中花。
    江湖漂萍本無蒂,一囊書畫東西家。
    虛談火龍配水虎,豈見白蝠如烏鴉。

    83 《題韓任道寓軒》 宋·林宗放

    神作基,天作宇,架以虹霓鰲作柱。
    入窗秦云連楚雨,六合為鄰誰障堵。
    試問繩床供仰俯,是處江山子作主。
    云夢胸中著千古,明月清風左右取。
    客來問君此為寓,莫遣漆園漫無據。

    84 《觀北山先生可以亭帖子有索余著句辭不敢僭而》 宋·劉六芝

    古道今人慨不同,世情對面九疑峰。
    四尖山色元如舊,會構新亭始亢宗。

    85 《南劍道中桂》 宋·倪思

    道傍巖桂老成行,翠葉經冬不著霜。
    想見秋清風月裹,綴金粟顆剩輸香。

    86 《入道詩十九首》 宋·王慶升

    羲文孔子一先天,互把精微著易篇。
    不用陰陽真正理,旁蹊曲徑是徒然。

    87 《入道詩十九首》 宋·王慶升

    閭閻小子不明心,執著旁門學采陰。
    坐臥三峰終作鬼,疇知仙遒有浮沉。

    88 《贈劉道士》 宋·趙汝回

    竹巖鳥啼云影閑,此是玉帝藏書山。
    他峰葉盡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間。
    白須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從溪入。
    靸著芒鞋不杖藜,嘯泉歸去衣裳濕。

    89 《宣和玉磬歌為祠山道士作》 明·馬之駿

    瑤昆出水水寒膩,昆吾刻作宣和字。
    哀音射波龍子啼,如訴東京夢華事。
    殿前袞衣方羽衣,翠游黼座丹碧輝。
    靈素大言請群后,三山鸞鶴同雞飛。

    90 《金華道中憶君謙》 明·文林

    遠別輕千里,經行歷萬山。
    思君終夕坐,出守幾時還。
    堤柳吹花盡,溪云過雨閑。
    南峰著書處,夢里更躋攀。

    91 《陳員外奉使西域周寺副席中道別長句》 明·曾棨

    漢家郎官頭未白,扈從初為兩京客。
    忽逢天邊五色書,萬里翩翩向西域。
    腰間寶劍七星文,連旌大旆何繽紛。
    解鞍夜臥營中月,攬轡朝看隴上云。

    92 《寄方壺道人》 明·詹同

    海上神仙館,天邊處士星。
    臥云歌酒德,對雨著茶經。
    石洞龍噓氣,松巢鶴墜翎。
    都將金玉句,一一寫空青。

    93 《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 宋·蘇軾

    〔熙寧十年,詔以龍山廢佛祠為表忠觀。
    元豐二年,通教自杭來,見予于吳興。
    問:“觀亦卒工乎?”曰:“未也,杭人比歲不登,莫有助我者。
    ”余曰:“異哉,杭人重施輕財,是不獨為福田也,將自托于不朽,今歲成矣,子其行乎?”及還,作詩送之。

    94 《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 宋·蘇軾

    先王舊德在民心,著令稱忠上意深。
    墮淚行看會祠下,掛名爭欲刻碑陰。
    凄涼破屋塵凝坐,憔悴云孫雪滿簪。
    未信諸豪容郭解,卻從他縣施千金。

    95 《贈李道士》 宋·蘇軾

    世人只數曹將軍,誰知虎頭非癡人。
    腰間大羽何足道,頰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諸公子,戲著幼輿巖石里。
    故教世世作黃冠,布襪青鞋弄云水。

    96 《送江公著知吉州》 宋·蘇軾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豈惟濁世隱狂奴,時平亦出佳公子。
    初冠惠文讀城旦,晚入奉常陪劍履。
    方將華省起彈冠,忽憶釣臺歸洗耳。

    97 《臨城道中作》 宋·蘇軾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應愚谷能留柳,可獨衡山解識韓。

    98 《贈李道士(并敘)》 宋·蘇軾

    駕部員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漢州。
    有道士尹可元,精練善畫,以遺火得罪,當死。
    君緩其獄,會赦,獲免,時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為李氏子以報。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婦,夢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孫。

    99 《臨城道中作(并引)》 宋·蘇軾

    予初赴中山,連日風埃,未嘗了了見太行也。
    今將適嶺表,頗以是為恨。
    過臨城、內丘,天氣忽清徹,西望太行,草木可數,岡巒北走,崖谷秀杰。
    忽悟嘆曰:吾南遷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

    100 《題黃州謝深道國正山庵》 宋·戴復古

    就荒山竹重抽筍,新種池荷晚著花。
    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兩三家。

    * 關于著道的詩詞 描寫著道的詩詞 帶有著道的詩詞 包含著道的古詩詞(14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