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著腳的詩詞(330首)
221
《題吳江三高堂陸魯望》 宋·楊萬里
讀盡詩書不要官,饑寒欲死豈無田。
生憎俗子慵開眼,逢著詩人便絕弦。
笠澤弁小三益友,筆床茶灶一魚船。
羨渠赤腳弄明月,蹈破五湖光底天。
222
《題南海東廟》 宋·楊萬里
羅浮山如萬石鍾,一服南走如渴龍。
雷奔電萬遮不住,直抵海濱無去處。
低頭飲海吐絳霞,舉頭戴著祝融家。
珠宮玉室水精殿,萬水一日朝再衙。
223
《題萬松亭》 宋·黃庭堅
天柱峰無心肩,郁郁高松滿川。
萬身蒼髯老禪,刳心忘義忘年。
說法曾無間歇,松風寺後山前。
四海五湖衲子,更於何處參玄。
224
《法語》 宋·黃庭堅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真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
過去已過去,未來何用算。
兀然無事何曾有,人喚向外覓工夫,總是癡頑漢。
225
《髑髏頌》 宋·黃庭堅
黃沙枯髑髏,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當時恨不見。
業風相鼓擊,美目巧笑倩。
無腳又無眼,著便成一片。
228
《晚出江城聞角》 宋·賀鑄
古壕沮洳荷葉枯,矍鑠禿鶖行且漁。
山銜日腳水關掩,孤樓引角吹單于。
胡馬嘶風興非淺,壯圖舊跡隨塵卷。
秋盡湖邊雁不來,流落方悲去人遠。
229
《侍香金童·喜葉之地》 宋·無名氏
喜葉之地,手把懷兒摸。
甚恰恨、出題斯撞著。
內臣過得不住腳。
忙里只是,看得斑駁。
駭這一身冷汗,都如云霧薄。
比似年時頭勢惡。
待檢又還猛想度。
只恐根底,有人尋著。
230
《花心動慢/花心動》 宋·無名氏
暑逼芳襟,甚全無因依,便教人惡。
賴有枕溪百尺,朱樓映日,數重香箔。
馱冰圍定猶嫌暖,紅日綻、雨收殘腳。
漫試取,紅綃弄雪,碎瓊推削。
231
《賦得履送衍上人》 明·高啟
穩稱游方腳,新編楚岸蒲。
滑欺峰頂石,危怯世間途。
輕曳愁妨蟻,高飛笑化鳧。
上堂聲每眾,度嶺影還孤。
著處朝行道,拋時夜結趺。
空山欲相訪,落葉去蹤無。
232
《題安仁陳慧父詞卷》 宋·劉克莊
已著西山序集端,欲添一字愧才慳。
平生行腳千詩里,歲晚營巢萬竹間。
后有楊雄寧不好,世無孔子孰能刪。
歸舟它日溪邊過,珍重先生莫掩關。
233
《適越留別朱新仲》 宋·曾幾
扁舟綠漲漕渠時,解釋離懷政用詩。
管鮑交朋無變態,朱陳嫁娶有佳期。
長洲茂苑著身久,秦望鏡湖行腳宜。
二浙中間才一水,短書莫使寄來遲。
236
《揚州五吟其三蜀井》 宋·蘇轍
信腳東游十二年,甘泉香稻憶歸田。
行逢蜀井恍如夢,試煮山茶意自便。
短綆不收容盥濯,紅泥仍許置清鮮。
早知鄉味勝為客,游宦何須更著鞭。
237
《送劉道原學士歸南康》 宋·蘇轍
大川傾流萬物俱,根旋腳脫爭奔徂。
流萍斷梗誰復數,長林巨石曾須臾。
軒昂顛倒唯恐后,嗟予何獨強根株。
三年一語未嘗屈,擬學文學驚當涂。
238
《用林侄韻賦雪》 宋·蘇轍
密雪來何晚,窮冬候欲差。
投空落細米,布地凈平沙。
繚繞飛相著,重仍積暗加。
雨微花破碎,風細腳傾斜。
239
《芙蓉臺》 宋·曾鞏
芙蓉花開秋水冷,水面無風見花影。
飄香上下兩嬋娟,云在巫山月三天。
清瀾素礫為庭戶,羽蓋霓裳不知數。
臺上游人下流水,柱腳亭亭插花里。
闌邊飲酒棹女歌,臺北臺南花正多。
莫笑來時常著屐,綠柳墻連使君宅。
240
《讀平險銘寄李漢老》 宋·劉子翚
官侯鑿平劍浦灘,游子不歌行路難。
李公作銘垂不刊,峻峰激流生筆端。
斯文豈但夸雄觀,寓理之奧開聾眢。
惟人性天同廣胖,橫目立見分庭壇。
* 關于著腳的詩詞 描寫著腳的詩詞 帶有著腳的詩詞 包含著腳的古詩詞(3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