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著棹的詩詞(90首)
41
《樂語》 宋·王義山
◎壽崇節致語隆興府
萬年介壽,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寵周臣之宴。
頌聲交作,協氣橫流。
與天同心,為民立命。
42
《乳燕飛》 宋·周密
山、碧浪湖者,皆橫陳于前,特吾幾席中一物耳。
遙望具區,渺如煙云;洞庭、縹緲諸峰,矗矗獻狀,蓋王右丞、李將軍著色畫也。
松風怒號,暝色四起,使人浩然忘歸。
慨然懷古,高歌舉白,不知身世為何如也。
春天習俗寫景抒懷
45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46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47
《煙雨樓》 宋·葉隆禮
傍家亭館占湖東,寂寞為鄰祗陸公。
竹樹一堤如有礙,乾坤萬象自無窮。
棹歌遠入秋波綠,塔影中分晚照紅。
尊酒待游煙雨景,畫圖著我笠蓑翁。
48
《次韻(二首)》 元·陸仁
飛龍開口日暉暉,放鶴亭前路不迷。
謾說支郎林下少,未緣神駿眼中稀。
繁霜著樹榴房坼,危石懸藤瓠子肥。
看遍吳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歸。
49
《舟泊太湖》 宋·李颙
旋經義興境,頓棹石蘭渚。
震澤為何在,今惟太湖浦。
圓經縈五百,盼目盼無睹。
高天淼著岸。
50
《泛舟至竹洲》 宋·呂祖儉
湖光拍天浮竹洲,隱然一面城之幽。
中有高士披素裘,我欲從之恐淹留。
探囊百金辦扁舟,又煩我友著意修。
微風一動生波頭,飛棹來往倦則休。
52
《清江曲》 宋·蘇堅
屬玉雙飛空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
白蘋滿棹歸來晚,秋著蘆花一岸霜。
扁舟擊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
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煙波弄明月。
56
《游西湖》 明·張復亨
山翠湖光晝染扉,珠宮縹緲晚鐘微。
僧尋三竺沿堤過,鶴認孤山背水歸。
橋影亂分公子棹,荷花輕著美人衣。
繁華不醉飄零客,愁聽啼鵑又夕暉。
57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58
《愛雪歌》 宋·范成大
平生愛雪如子猷,江湖乘興常泛舟。
長篙斫冰陰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淙琤大響出船底,兩舷戛擊鏘鳴球。
棹夫披蓑舞白鳳,灘子挽繂拖素虯。
59
《書感》 宋·陸游
溪路人家尚闔扉,強扶衰憊著征衣。
百年朝露古所嘆,一棹秋風吾欲歸。
楚客長號沽白璧,漢宮太息遣明妃。
鑠金消骨從來事,老矣何心踐駭機。
60
《出游》 宋·陸游
一樽隨處可開顏,此事深疑造物慳。
地可登臨多恨遠,身常強健又須閑。
山圍小市煙初歛,霜著橫林葉半殷。
徙倚闌干君勿厭,日斜猶及棹舟還。
* 關于著棹的詩詞 描寫著棹的詩詞 帶有著棹的詩詞 包含著棹的古詩詞(9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