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縈回的詩詞(551首)

    201 《王若水為畫秋江眾禽圖》 明·袁凱

    錢唐王宰心思長,欲與造化爭毫芒。
    下筆百鳥相趨蹌,前身豈是孤鳳凰。
    江頭芙蓉花正開,花下細浪亦縈回
    敔鵝貼貼天際來,雄雌相隨氣和諧。

    202 《墨君十詠·弄雨》 宋·王铚

    一段風煙筆下開,小枝帶雨思縈回
    障風一袖如相向,說與嫦蛾淚落來。

    203 《歸日再過分水嶺》 宋·張嵲

    北山已巉絕,盤道乏縈回
    路向日邊出,人從云外來。
    澗聲高更咽,梅蘂雪猶開。
    卻憶僧房坐,深爐擁細灰。

    204 《何楷讀書堂》 明·張羽

    整棹泛澄湖,春物暢我懷。
    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回
    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
    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

    205 《西山和許廷冕劉時雍汪時用三兵部韻(四首)》 明·李東陽

    春流曲折去還來,細路縈回合更開。
    花落幽人愁未到,日斜歸鳥并相催。
    祇園紺老雙林樹,古洞青緣半璧苔。
    紅袖碧籠俱寂寞,新詩讀罷重憐才。
    ¤

    206 《茶陵竹枝歌(十首)》 明·李東陽

    溪南溪北樹縈回,洞口桃花幾度開。
    楓子鬼來天作雨,云陽仙去水鳴雷。

    207 《雜題二首》 宋·孔武仲

    青青矗矗水縈回,散入溪田媚復哀。
    天上清音難猝記,茲游悔不負琴來。

    208 《延平六月祈雨感應賡林堂長韻》 宋·陳宓

    喚起神龍百里來,中腸一夜九縈回
    天心自為民心動,多謝諸賢舉賀杯。

    209 《孟子·湍水》 宋·陳普

    湍水縈回隨所決,亦須順道乃從流。
    若非所性元趨下,料可東西決得不。

    210 《蜃蟠嶺》 宋·陳巖

    迤邐岡巒迅下馳,縈回蟠結幾蛟螭。
    終然鼓勇歸滄海,只待風雷借便時。

    211 《蔡岙食藕》 宋·戴表元

    地逢平處亦縈回,不是逃兵底肯來。
    坡上一祠猶姓蔡,山前當路盡通臺。
    高巖童去收桐子,鄰縣人過問藕栽。
    忽見深衣老儒者,清時不信少遺材。

    212 《宿甘露寺》 宋·黃庚

    山險疑無路,縈回一徑通。
    鐘聲寒瀑外,塔影夕陽中。
    窗出茶煙白,爐分葑火紅。
    禪房遇耆舊,清話數霄同。

    213 《晚思》 宋·李覯

    一檻東風小箔開,亂山明暗水縈回
    流年漸共春華去,暴熱還隨霽色來。
    天氣濁多人欲睡,地形卑甚物先梅。
    因知楚客迷魂處,不是江東不足哀。

    214 《頌古五十五首》 宋·釋紹曇

    爝火初經一線開,寶盤終日自縈回
    也知物理關人事,歷盡崎嶇心始灰。

    215 《憑闌》 宋·釋文珦

    清川屢縈回,石路更深窈。
    經月無行人,柴門閉春草。
    虛堂在云際,疎磬出林杪。
    日日有余閒,憑闌看飛鳥。

    216 《次韻葉希虞秘校同游天竺寺五絕句》 宋·蘇頌

    叢林澗水盡縈回,巖室云房不染埃。
    若使此中容小隱,會須卜筑賦歸來。

    217 《奚山道中》 宋·蘇頌

    山路縈回極險難,才經深澗又高原。
    順風沖激還吹面,滟水堅凝幾敗轅。
    巖下有時逢虎跡,馬前頻聽異華言。
    使行勞苦誠無憚,所喜殊方識漢恩。

    218 《蘭亭一首》 宋·王阮

    金行中否野多遺,越禊諸賢不受羈。
    天朗氣清書上已,春行秋令紀當時。
    九原寂寞不可作,一水縈回或在茲。
    歸去廬山定相問,為公關掃紫霄知。

    219 《含云寺書事六絕句》 宋·楊時

    獸駭禽鳴翳蔚中,難將此意問鴻蒙。
    縈回小徑蒼苔滑,杖屨從今恐不通。

    220 《天臺歌》 宋·喻良能

    涉海神仙夸蓬萊,登陸勝地稱天臺。
    天臺枕海連四明,萬峰千嶺相縈回
    赤城繡出綺霞色,瀑布界破瑤山青。
    神仙居處寸步有,游人白日迷杳冥。

    * 關于縈回的詩詞 描寫縈回的詩詞 帶有縈回的詩詞 包含縈回的古詩詞(55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