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蓮的詩詞(859首)

    141 《采曲》 唐·崔國輔

    玉溆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舟。

    142 《采(一作放歌行)》 唐·李頎

    越溪女,越溪
    齊菡萏,雙嬋娟。
    嬉游向何處,采摘且同船。
    浩唱發容與,清波生漪漣。
    時逢島嶼泊,幾伴鴦鴛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傳。
    薄暮歸去來,苧羅生碧煙。

    143 《長沙失火后戲題花寺》 唐·張謂

    金園寶剎半長沙,燒劫旁延一萬家。
    樓殿縱隨煙焰去,火中何處出花。

    144 《初秋塘歸》 唐·顧況

    秋光凈無跡,消錦云紅。
    只有溪上山,還識揚舲翁。
    如何白蘋花,幽渚笑涼風。

    145 塘驛(在盱眙界)》 唐·李益

    五月渡淮水,南行繞山陂。
    江村遠雞應,竹里聞繰絲。
    楚女肌發美,塘煙露滋。
    菱花覆碧渚,黃鳥雙飛時。

    146 《樂天池館夏景方妍白初開彩舟空泊唯邀緇侶因以戲之》 唐·劉禹錫

    池館今正好,主人何寂然。
    方出水,碧樹未鳴蟬。
    靜室宵聞磬,齋廚晚絕煙。
    蕃僧如共載,應不是神仙。

    147 《京兆府新栽(時為盩厔縣尉趨府作)》 唐·白居易

    污溝貯濁水,水上葉田田。
    我來一長嘆,知是東溪
    下有青泥污,馨香無復全。
    上有紅塵撲,顏色不得鮮。

    148 《潯陽三題·東林寺白》 唐·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飆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149 《隔浦》 唐·白居易

    隔浦愛紅,昨日看猶在。
    夜來風吹落,只得一回采。
    花開雖有明年期,復愁明年還暫時。

    150 《畫木花圖寄元郎中》 唐·白居易

    花房膩似紅朵,艷色鮮如紫牡丹。
    唯有詩人能解愛,丹青寫出與君看。

    151 《聽曹剛琵琶兼示重》 唐·白居易

    撥撥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語兩玲瓏。
    誰能截得曹剛手,插向重衣袖中。

    152 《六年秋重題白》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
    本是吳州供進藕,今為伊水寄生
    移根到此三千里,結子經今六七年。
    不獨池中花故舊,兼乘舊日采花船。

    153 《詠南池嘉》 唐·姚合

    芙蓉池里葉田田,一本雙花出碧泉。
    濃淡共妍香各散,東西分艷蒂相連。
    自知政術無他異,縱是禎祥亦偶然。
    四野人聞皆盡喜,爭來入郭看嘉

    154 《陪王尚書泛舟池》 唐·許渾

    塘移畫舸,泛泛日華清。
    水暖魚頻躍,煙秋雁早鳴。
    舞疑回雪態,歌轉遏云聲。
    客散山公醉,風高月滿城。

    155 《秋晚云陽驛西亭池》 唐·許渾

    心憶池秉燭游,葉殘花敗尚維舟。
    煙開翠扇清風曉,水泥紅衣白露秋。
    神女暫來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難留。
    空懷遠道難持贈,醉倚闌干盡日愁。

    156 《題白石花寄楚公》 唐·李商隱

    白石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
    空庭苔蘚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
    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
    漫夸鹙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友人懷念

    157 塘》 唐·孟遲

    脈脈低回殷袖遮,臉橫秋水髻盤鴉。
    莖有刺不成折,盡日岸傍空看花。

    詠史懷古地名

    158 《和太常杜少卿東都修行里有嘉》 唐·溫庭筠

    春秋罷注直銅龍,舊宅嘉照水紅。
    兩處龜巢清露里,一時魚躍翠莖東。
    同心表瑞荀池上,半面分妝樂鏡中。
    應為臨川多麗句,故持重艷向西風。

    159 《采女》 唐·霍總

    舟中采女,兩兩催妝梳。
    聞早渡江去,日高來起居。

    160 《采女》 唐·霍總

    舟中采女,兩兩催妝梳。
    聞早渡江去,日高來起居。

    * 關于蓮的詩詞 描寫蓮的詩詞 帶有蓮的詩詞 包含蓮的古詩詞(85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