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苦行僧的詩詞(118首)
23
《送僧歸南康》 唐·貫休
殼殼學得律,還鄉見苦情。
遠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
帆入汀煙健,經吟戍月清。
到鄉同學輩,應到贛江迎。
24
《蕭山祗園寺》 唐·丘丹
東晉許徵君,西方彥上人。
生時猶定見,悟后了前因。
靈塔多年古,高僧苦行頻。
碑存才記日,藤老豈知春。
車騎歸蕭詧,云林識許詢。
千秋不相見,悟定是吾身。
25
《山行過僧庵不入》 宋·陸游
垣屋參差竹塢深,舊題名處嬾重尋。
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
淡日暉暉孤市散,殘云漠漠半川陰。
長吟未斷清愁起,已見橫林宿暮禽。
27
《送南平僧歸里》 宋·王灼
牂牁水闊嶲山高,仁敖君長曾紛搔。
時移事變今安有,百里相望皆城壕。
我住涪江一區宅。
頗恨長安遠如日。
28
《眉州禪僧一首》 宋·蘇籀
吳蜀跨萬里,余老師非壯。
勉哉令修行,手書勞四枉。
性命吾基本,權譎初不尚。
蕭條寂寞中,咄咄祛礙障。
30
《臨江仙·信州作》 宋·晁補之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
松間藥臼竹間衣。
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
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故鄉
31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34
《詩》 唐·拾得
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
35
《東禪百韻》 宋·劉宰
群居厭囂煩,兀坐悵離索。
動靜兩何心,求端徯先覺。
張氏好兄弟,同游得先諾。
重以臨邛客,雍客出蓮幕。
36
《獄中雜記》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獄,見死而由竇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時順正,死者尚稀,往歲多至日數十人。
”余叩所以。
敘事
37
《過云木冰記》 清·黃宗羲
歲在壬午,余與晦木澤望入四明,自雪竇返至過云。
雰靄淟濁,蒸滿山谷,云亂不飛,瀑危弗落,遐路窈然。
夜行撤燭,霧露沾衣,嵐寒折骨,相視褫氣。
呼嗟咽續,忽爾冥霽地表。
辭賦精選紀游
38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打折達磨西來腳,莫令有誤本來人。
當處得心非向背,九年面壁寂光明。
庭中立雪憨癡漢,海裹口乾渴愛津。
如今大有心顛倒,夢寐胡謅學道人。
39
《談禪》 宋·趙汝鐩
禪僧晚相投,貌古似落魄,說性說虛空,雕心苦摸索。
千百則公案,信口無一錯。
有蟬隔窗鳴,與僧恣酬酢。
僧喝蟬不知,僧怒蟬不覺。
蟬厭忽飛去,僧語無處著。
呼兒掩柴扉,請僧自行腳。
* 關于苦行僧的詩詞 描寫苦行僧的詩詞 帶有苦行僧的詩詞 包含苦行僧的古詩詞(11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