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約青簾共一樽,牧童遙指杏花村。如今只有花含笑,悍吏催租夜打門。
九陌凈無車馬塵,不須移檻損天真。凡花俗草敗人意,悵望煙云縹緲人。
若耶溪上涼如許,五月清風不知暑。半空濃翠接蒼煙,滿眼輕陰覺疏雨。織女潭邊深復深,繞門山畔石成林。紅妝蕩槳誰家女,笑入荷花無處尋。
廣文鄭子橐雖枵,司業蘇君惠已饒。未到多多堪塞屋,也須僅僅得纏腰。
魯公乞米出于真,邂逅周瑜慷慨人。借謂囊猶未為癭,懸知甑已不生塵。
多金長者未嘗慳,豈獨于君故作難。但道歸囊尚羞澀,安知不判給銅山。
主人長念客鳴腸,況復花封是稻鄉。指廩何疑猶出手,歸艘豈患不連檣。
高廟中興初十年,大參內制余百篇。心聲之發動夷夏,手澤所存傳子孫。得其傳者孫之嫡,參自道根至枝葉。一元生二二生三,萬特取千千取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