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若慕的詩詞(251首)

    121 《釣臺》 宋·吳可幾

    君王取天下,有人將甲兵。
    君王得天下,有人相升平。
    我欲介其間,區區安取成。
    莫若歸養高,高臥嵓之扃。

    122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123 《東州逸黨》 宋·顏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絕乖離。
    地之有常理,沈潛無變虧。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軌儀。
    三才各定位,萬古永不移。

    124 《題徐氏金湖書院》 宋·楊徵

    君家仙館帶林塘,氣象清新志趣長。
    千里客來如海若,一樓詩靜透文光。
    門閭旌表芝蘭貴,科第聯芳桂籍香。
    帝里詞人多景慕,愿題詩句滿修篁。

    125 《梅林分韻得酒字》 宋·宇文師獻

    平生慕英游,望公真山斗。
    一見開心誠,已落諸人后。
    龍門豈甄擇,大小俱容受。
    聯轡尋勝踐,春風倚尊酒。

    126 《武陵別文瑩上人》 宋·張師正

    憶昔荊州屢過從,當時心已慕冥鴻。
    渚宮禪伯唐齊己,淮甸詩豪宋惠崇。
    老格疏間松倚澗,清談瀟灑坐生風。
    史官若覓高僧事,莫把名參伎術中。

    127 《寄昭武馮司戶》 宋·趙汝回

    朝解白鵠袍,夕投武陽壘。
    武陽眾盜區,風傳駭妻子。
    六月日癸亥,一書滿三紙。
    具言五月初,獨宿鐘石邸。

    128 《送高元善太守赴任杭州》 元·陳基

    高侯別我錢塘去,雨暗江城秋欲暮。
    憶從傾蓋楚公門,握手論交如有素。
    羨君家世為牧守,出典方州人愛慕。
    楚公賓客君最先,日把詩書佐神武。

    129 《雜詩(三首)》 明·李存

    慕古既多沮,從俗寧可安。
    吾冠方委塵,政爾不必彈。
    群醉敢獨醒,孤芳若為園。
    秋風況無情,最解吹年顏。

    130 《寒荄》 明·欽叔陽

    出其東門,遙望平原。
    離離衰草,漠漠黃昏。
    豈必離別,始為銷魂。
    望王孫兮不歸,思公子兮無言。

    131 《寄懷毗陵孫二》 明·盛鳴世

    適與饑寒會,重懷旅寓年。
    通家無仲子,舉世有誰賢。
    褊性多違俗,權門豈慕膻。
    芳蘭慚下體,玉樹每齊肩。

    132 《園中十首》 明·唐時升

    旟鵒出林莽,羽翮半摧殘。
    于人兩無猜,終朝自盤桓。
    仰若有所語,俯若有所干。
    日暮相隨歸,彳亍繞檐端。
    朝鳴隨所止,夜宿隨所安。
    本非云霄姿,不必慕高騫。
    永無鷹鹯患,勿羞雞鶩餐。
    ¤

    133 《石鼓詩》 明·唐之淳

    郡學舊辟雍,中有岐陽鼓。
    古今所聞十,左右各惟五。
    離離大星隕,兀兀壞云補。
    累累營灶減,落落陳沙聚。

    134 《秋吟八章(錄二)》 明·王嗣經

    悲夕蟲悲夕蟲,夕蟲戀殘暑。
    露下為誰啼,風前還自語。
    寓籬兮旅井,依蒲兮蒙楚。
    隙文石之雕墻,繚枳叢之土宇。

    135 《讀醫士王立方瘦老子傳求歌賦此》 明·謝常

    瘦老子,吳門生,雙瞳碧焰骨有棱,形臞力弱須杖行。
    草堂臥病留不得,聲名早動金門客。
    走書遠至闔閭城,起躡芒屨強匍匐。
    春風放舟東海邊,相知喜遇王侯賢。

    136 《贈黃道士還九宮山》 明·曾魯

    我家群玉山南陬,君居蒙頂最上頭。
    相望欲識嗟無由,搖搖心若風中斿。
    君從少年慕遠游,誓驂笙鶴仍丹丘。
    冠星佩月露為裘,口誦赤玉靈書謠。

    137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138 《自仙游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復憩》 宋·蘇軾

    山鴉曉辭谷,似報游人起。
    出門猶屢顧,慘若去吾里。
    道途險且迂,繼此復能幾。
    溪邊有危構,歸駕聊復柅。

    139 《次韻水官詩?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今刪?》 宋·蘇軾

    凈因大覺璉師,以閻立本畫水官遺編禮公。
    公既報之以詩,謂某:汝亦作。
    某頓首再拜次韻,仍錄二詩為一卷以獻。
    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

    140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蘇軾

    至矣吾三后,功高漢已還。
    復推元祐冠,蓋得永昭全。
    (臣嘗于經筵論奏仁宗皇帝謚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則民畏而不愛;仁而不明,則民愛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幾于仁宗也。

    * 關于若慕的詩詞 描寫若慕的詩詞 帶有若慕的詩詞 包含若慕的古詩詞(25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