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蘇鐘的詩詞(176首)

    41 《蘇臺竹枝詞 一十首》 元·楊維楨

    門泊東吳萬里船,烏啼月落水如煙。
    寒山寺里鐘聲早,漁水江風惱客眠。

    42 《寄蘇昌齡》 元·楊維楨

    東吳主者尊師相,師相匡君近若何。
    紫極正宜扶日月,鴻溝未許割山河。
    金臺百丈媒燕隗,蓋祿千鐘客孟軻。
    亦有陽秋成鐵史,姓名不必到鑾坡。

    43 《答蘇子美見寄》 宋·韓維

    暮春游京洛,適與夫子遘。
    衣焦未及展,挈酒且相就。
    佳林延涼飚,廣夏蔭清晝。
    浩然塵盧醒,坐看天骨秀。

    44 《次韻曾德明司理留題西山兼簡蘇宰二首》 宋·李彌遜

    層軒無礙石,支徑曲穿林。
    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
    琴書虛室冷,鐘鼓凈坊深。
    誰謂溪坡遠,能來杜與岑。

    45 《和蘇養直見貽二首》 宋·曹勛

    投閑久去大明宮,鐘鼎山林興已同。
    但得眠云仍釣水,不妨抹月與批風。
    頗能植杖閑為圃,尚欲臨文學送窮。
    煩子遠來忘趼足,問言今作白頭翁。

    46 《為老人壽蘇鹽》 宋·廖行之

    司寇家聲遠,開元相業尊。
    亞燕推手筆,刺暴賦箎塤。
    無逸隋圖在,居延漢節存。
    二天公覆蓋,六印氣雄渾。

    47 《夜坐讀韋蘇州集序》 宋·蘇泂

    茲辰孟春夕,芳意二分在。
    登臨愧成晚,倏忽朝晡改。
    樓欄帶棲鳥,野色半蒼黛。
    花圍郡園夜,柳暗陂塘外。

    48 《姑蘇臺》 宋·蘇泂

    草滿污萊雪滿峰,吳王臺殿落青紅。
    姑蘇門外連宵泊,愁聽寒山半夜鐘。

    49 《送刑部葉郎中出牧姑蘇》 宋·宋庠

    星紀吳開國,云司漢望郎。
    新陪豹尾乘,便襲虎頭囊。
    竹箭分兵契,鐘官辦使裝。
    苑鶯留祖席,江鶴避歸檣。
    世往高臺露,春馀野徑香。
    欲知民樂意,訟樹接維桑。

    50 《次韻蘇主管青溪十絕句》 宋·項安世

    風前月放玉杯圓,雨后云拖翠樓纎。
    月要鐘山全體見,云師只肯露微尖。

    51 《次韻蘇主管青溪十絕句》 宋·項安世

    清溪元有幾家灣,留得如今一曲殘。
    六代舊人無處問,只馀淮水與鐘山。

    52 《次韻蘇教授飯鄭教授五首》 宋·項安世

    瓊枝璧月夜爭新,玉粒云抄歲有陳。
    列屋萬鐘祗此是,更須騎馬傍何人。

    53 《送人之姑蘇》 宋·釋行海

    楓落吳江歸興濃,不知何日定相逢。
    山中獨對三生石,城外誰聽半夜鐘。
    金井露涼鳴蟋蟀,石池霜早歇芙蓉。
    新詩別后須相寄,只在云深第一峰。

    54 《十月誕辰內殿宴群臣效柏梁體聯句》 唐·李顯

    潤色鴻業寄賢才,——李顯
    叨居右弼愧鹽梅。
    ——李嶠
    運籌帷幄荷時來,——宗楚客

    55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唐·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動縉紳。
    盛名恒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涂山曲,門閭洛水濱。

    56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 唐·楊炯

    帝堯平百姓,高祖宅三秦。
    子弟分河岳,衣冠動縉紳。
    盛名恒不隕,歷代幾相因。
    街巷涂山曲,門閭洛水濱。

    57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唐·李白

    昔聞顏光祿,攀龍宴京湖。
    樓船入天鏡,帳殿開云衢。
    君王歌大風,如樂豐沛都。
    延年獻佳作,邈與詩人俱。

    58 《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 唐·杜甫

    長嘯宇宙間,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見,前輩復誰繼。
    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柢。
    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

    59 《楓橋夜泊/夜泊楓江》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詩三百首秋天寫景思鄉

    60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 唐·司空曙

    藹藹鳳凰宮,蘭臺玉署通。
    夜霜凝樹羽,朝日照相風。
    官附三臺貴,儒開百氏宗。
    司言陳禹命,侍講發堯聰。

    * 關于蘇鐘的詩詞 描寫蘇鐘的詩詞 帶有蘇鐘的詩詞 包含蘇鐘的古詩詞(17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