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良名的詩詞(1070首)

    81 《舞馬篇》 唐·薛曜

    星精龍種競騰驤,雙眼黃金紫艷光。
    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銜圖事帝王。
    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時和虞石拊。

    82 《舞馬篇》 唐·薛曜

    星精龍種競騰驤,雙眼黃金紫艷光。
    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銜圖事帝王。
    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時和虞石拊。

    83 《感遇詩三十八首》 唐·陳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84 《雜詩四首》 唐·張說

    抱薰心常焦,舉旆心常搖。
    天長地自久,歡樂能幾朝。
    君看西陵樹,歌舞為誰嬌。
    山閑苦積雨,木落悲時遽。

    85 《時樂鳥篇》 唐·張說

    舊傳南海出靈禽,時樂名聞不可尋。
    形貌乍同鸚鵡類,精神別稟鳳凰心。
    千年待圣方輕舉,萬里呈才無伴侶。

    86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唐·張說

    徐陳嘗并作,枚馬亦同時。
    各負當朝譽,俱承明主私。
    夫君邁前侶,觀國騁奇姿。
    山似鳴威鳳,泉如出寶龜。

    87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 唐·韋嗣立

    亭伯負高名,羽儀稱上京。
    魏珠能燭乘,秦璧許連城。
    六月飛將遠,三冬學已精。
    洛陽推賈誼,江夏貴黃瓊。

    感恩

    88 《同光祿弟冬日述懷》 唐·崔泰之

    吾族白眉良,才華動洛陽。
    觀光初入仕,應宿始為郎。
    飛螢玩書籍,白鳳吐文章。
    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張。

    89 《宋主簿鳴皋夢趙六予未及報而陳子云亡今追…貽平昔游舊》 唐·盧藏用

    暮川罕停波,朝云無留色。
    故人琴與詩,可存不可識。
    識心尚可親,琴詩非故人。
    鳴皋初夢趙,蜀國已悲陳。

    90 《答魑魅代書寄家人》 唐·沈佺期

    魑魅來相問,君何失帝鄉。
    龍鐘辭北闕,蹭蹬守南荒。
    覽鏡憐雙鬢,沾衣惜萬行。
    抱愁那去國,將老更垂裳。

    91 《奉和圣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賦得蓮字》 唐·趙冬曦

    淺術方觀海,深恩忽見天。
    學開丹殿籍,名與石渠賢。
    良輔膺休命,微生謬采甄。
    春馀仍哢鳥,夏近未舒蓮。
    箋札來宸禁,衣冠集詔筵。
    史臣知醉德,欲記升中年。

    92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唐·徐堅

    至德撫遐荒,神兵赴朔方。
    帝思元帥重,爰擇股肱良。
    累相承安世,深籌協子房。
    寄崇專斧鉞,禮備設壇場。

    93 《晚春詣蘇州敬贈武員外》 唐·王灣

    蘇臺憶季常,飛棹歷江鄉。
    持此功曹掾,初離華省郎。
    貴門生禮樂,明代秉文章。
    嘉郡位先進,鴻儒名重揚。

    94 《冬末送魏起居赴京》 唐·孫逖

    大名將起魏,良史更逢遷。
    驛騎朝丹闕,關亭望紫煙。
    西京春色近,東觀物華偏。
    早赴王正月,揮毫記首年。

    95 《田家》 唐·王維

    舊谷行將盡,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愛粥,卒歲且無衣。
    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
    柴車駕羸牸,草屩牧豪豨.
    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
    餉田桑下憩,旁舍草中歸。
    住處名愚谷,何煩問是非。

    96 《江畔老人愁》 唐·崔顥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邊一老翁,鬢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贈別友情寫人

    97 《江畔老人愁》 唐·崔顥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邊一老翁,鬢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邊塞送別

    98 《游茅山五首》 唐·儲光羲

    十年別鄉縣,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觀國,不言空遠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無輕舟。
    北洛反初路,東江還故丘。

    99 《陸著作挽歌》 唐·儲光羲

    世業江湖側,郊原休沐處。
    獨言五日歸,未道千秋去。
    鄉亭春水綠,昌閣寒光暮。
    昔為晝錦游,今成逝川路。

    100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 唐·儲光羲

    自初賓上國,乃到鄒人鄉。
    曾點與曾子,俱升闕里堂。
    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
    三居清憲臺,兩拜文昌閣。

    * 關于良名的詩詞 描寫良名的詩詞 帶有良名的詩詞 包含良名的古詩詞(10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