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回山路斷,月白沙汀冷。有人掀短篷,擊櫂歌聲永。聞之三嘆息,渙然發深省。歸去萬石灘,理我釣魚艇。
投轄出東溟,持竿歸九曲。溪翁來問訊,笑失雙鬢綠。潭邊舊釣石,瑩滑磨青玉。竟日謾垂綸,忘機看鷗浴。
此身本無累,動靜隨所寓。結廬在巖谷,自適山水趣。朝來挹云氣,日夕沐風露。坐觀天地心,詎忘仁智慮。
落日郁蒼煙,空山轉寒碧。石屏倚天立,端峭一千尺。無言獨與對,足以永朝夕。何用向時流,抵掌恣談劇。
先生出云谷,看盡東南山。吳越幾往來,衡廬屢躋攀。恨無璚瑤英,駐此冰雪顏。有懷武夷仙,相期蒼翠間。
本是山中人,歸來山中友。豈同荷蓧老,永結躬耕耦。浮云忽出岫,膚寸彌九有。此志未可量,見之千載后。
菰葉青青綠荇齊。
崔錄事(冊4卷125頁1252a)解印歸田里。賢哉此丈夫。少年曾任俠。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村巷翳桑麻,蕭然野老家。園丁種冬菜,鄰女賣秋茶。啄木矜奇服,牽牛蔓碧花。一樽雖草草,笑語且喧嘩。
秋晚年中熟,湖鄉未寂寥。步頭橫畫舫,柳外出朱橋。潮壯知多蟹,霜遲不損蕎。家家新釀美,鄰里遞相邀。
想見謪仙裔,卷簾雙眼寒。云山千疊碧,飛舞入欄干。
一鳳領四雛,夜作吾伊聲。梧桐高拂日,好去瑞堯庭。
憶我南溪北,千巖萬岳亭。妒渠紫陽叟,詑殺一峰青。
直舍沈沈掩回廊,古壇槐柳對蒼涼。一囊有客愁饑死,三尺無人問喙長。瞑據槁梧真用拙,束歸高閣分深藏。日斜廣陌驅歸鞅,更似笭箵作漫郎。
桐身青瑯玕,桐葉蒲葵扇。落落出軒墀,亭亭奉閑燕。夜聲疏雨滴,午影微風轉。秋飚一凌亂,淅瀝驚蔥倩。朝日失繁陰,青苔覆遺片。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變。
亭高眾山下,勝勢不自收。岡巒向眼盡,風籟與耳謀。鳶飛半嶺息,云起當空游。視身如乘風,超然忘百憂。暮歸室中居,唯見窗戶幽。視聽隨物變,恍誰識其由。
幽軒離紛華,惟有一叢竹。纖梢起余寒,紫筍散輕馥。擢干春雨余,挺節秋霜足。不知歲時改,守此娟娟綠。上有吟風蟬,空腹未嘗食。翦伐非所辭,不受塵土辱。
筑室城市間,移柏南澗底。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崎嶇脫巖石,擁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秋來采霜葉,咀嚼有余味。苦澀未須嫌,愈久甘如薺。
山前三秦道,車馬不遑息。日出紅塵生,不見青山色。峰巒未嘗改,往意自奔迫。誰言幽堂居,近在使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