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致仕年的詩詞(112首)

    61 《戊申歲暮詠懷三首》 唐·白居易

    窮冬月末兩三日,半百年過六七時。
    龍尾趁朝無氣力,牛頭參道有心期。
    榮華外物終須悟,老病傍人豈得知。

    62 《送羅正之年兄出使二浙》 宋·張舜民

    玉麈助清談,金貂飾高位。
    二物已殺身,無剝生民利。
    君為使者官,猶作農夫事。
    隨軒載畚插,一心惟度地。

    63 《最高樓(壽七十)》 宋·徐架閣

    年高德劭,休嘆老而傳。
    縱白發,尚紅顏。
    楚丘且謂吾始壯,大致仕亦宜然。
    更尊榮,安富貴,壽綿延。

    64 《石縫泉清輕而甘滑傳聞有年矣前此數欲疏引入》 宋·蘇頌

    峨峨鳳凰山,有泉出其腋。
    初微才濫觴,漸大乃穿石。
    靈苗蔭荼槚,寶氣近金錫。
    毖彼淵源長,茲惟云霧液。

    65 《樂天以愚相訪沽酒致歡,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唐·劉禹錫

    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輩黃衣頷亦黃。
    蹴踏青云尋入仕,蕭條白發且飛觴。
    令征古事歡生雅,客喚閑人興任狂。
    猶勝獨居荒草院,蟬聲聽盡到寒螀。

    66 《樂天以愚相訪沽酒致歡,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唐·劉禹錫

    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輩黃衣頷亦黃。
    蹴踏青云尋入仕,蕭條白發且飛觴。
    令征古事歡生雅,客喚閑人興任狂。
    猶勝獨居荒草院,蟬聲聽盡到寒螀。

    67 《木蘭花慢 壽劉邢公》 元·蒲道源

    八旬今又八,說尚齒,更誰尊。
    況賜號司徒,跋封大國,榮及生存。
    白麻制詞新寵,算一家、四世被皇恩。
    七十兒為內相,斑衣笑捧金尊。

    68 《書蘇州廳壁》 宋·孫冕

    人生七十為鬼鄰,已覺風光屬別人。
    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謀泉石養閑身。
    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西又見陳。
    寄語姑蘇孫刺史,也須抖擻老精神。

    69 《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 宋·蘇軾

    公退清閑如致仕,酒余歡適似還鄉。
    不妨更有安心病,臥看縈簾一炷香。
    心有何求遣病安,年來古井不生瀾。
    只愁戲瓦閑童子,卻作泠泠一水看。
    小閣低窗臥晏溫,了然非默亦非言。
    維摩示病吾真病,誰識東坡不二門。

    70 《送刑部韓員外同年致仕歸華山》 宋·王禹偁

    抗表辭烏府,歸山鬢未秋。
    朝簪還獬豸,塵世謝蜉蝣。
    拂袖人生事,縣車帝命優。
    名光新日歷,官占好詞頭。

    71 《適齋掛冠次韻》 宋·樓鑰

    致仕吾非不待年,禮經自合許求田。
    只圖徑取衣冠掛,不愿更尋香火緣。
    富貴鼎來先瞥地,是非袞處獨翩然。
    鄮峰相對兩真隱,共仰元臺與大天。

    72 《和李致遠秀才》 宋·仇遠

    平生志氣隘九州,直欲濯足萬里流。
    詎期功名坐蹭蹬,不意歲月成繆悠。
    防閑擬鑄鐵門限,牽挽忽作金瀨游。
    棲巢未穩烏鵲月,歸夢已熟鱸魚秋。

    73 《雜興十二首》 宋·方回

    七十合致仕,已閒十六年。
    不謂得此壽,念之豈非天。
    固窮甘蔬飯,窒欲省藥錢。
    脫遇人負我,微慍遄釋然。
    豈無不朽句,作詩垂萬篇。
    人品雖中中,此心無愧焉。

    74 《寄壽牟提刑獻之巘》 宋·方回

    七十閒人兩地仙,恰如同見會昌年。
    詩名我愧劉賓客,心事君真白樂天。
    致仕元無官爵累,藏書各有子孫傳。
    磻溪淇澳可齊壽,入相封侯恐未然。

    75 《曉思》 宋·方回

    霜天鐘鼓趣晨興,老我無氈腳似冰。
    千騎馬塵跑玉勒,一枝梅影伴香燈。
    年當致仕元無位,心亦懷歸苦未能。
    政用括囊保衰暮,可勞妒婦憤填膺。

    76 《牟少卿夫婦七十求詩》 宋·顧逢

    未當求致仕,知命已先歸。
    舉案能同壽,如公者亦稀。
    龐眉天下老,綠發鏡中希。
    呂望真堪笑,高年尚釣磯。

    77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78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79 《墨池記》 宋·曾鞏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
    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

    辭賦精選狀物寫人寓理

    80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 關于致仕年的詩詞 描寫致仕年的詩詞 帶有致仕年的詩詞 包含致仕年的古詩詞(11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