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自際的詩詞(916首)

    521 《讀徐宗伯沙市獄記》 明·碩篽

    十二星辰應土羅,提封高帝舊山河。
    自從梁邸分旗侈,轉厭長沙舞袖多。
    汶水一區還魯后,商於十里奈秦何。
    銘勛不在干戈際,長嘆西風詠澗阿。

    522 《送貢先生(五十韻)》 明·唐之淳

    先生京國來,稱有母氏喪。
    問之幾何時,二十余星霜。
    八月發秦淮,九月下濤江。
    旦聞云海滴,夜視星斗芒。

    523 《次韻黃秀才秋興(二首)》 明·滕毅

    虎戰龍爭二十秋,江波日夜自東流。
    道傍無語王孫泣,天際含顰帝子愁。
    苜蓿風煙空壁壘,蒹葭霜露滿汀洲。
    古來惟有西山月,永夜依依照白頭。

    524 《次栗夫韻答一夔招飲》 明·王弼

    聞君東籬把寒菊,對酒高歌霜滿屋。
    尋常閉門嗔索詩,此時下筆皆神速。
    想為悲秋發豪興,十斗九空驚侍仆。
    不然浩蕩凌云句,豈是枯腸泥睟粥。

    525 《山外》 明·王履

    此岳獨靈異,勿向草木指。
    跡不險與深,寧免復信耳。
    山陰云際峰,翕忽未易擬。
    得形于前輩,得神于自己。
    縠也趁微風,文吾一池水。

    526 《春日懷金陵舊游六首》 明·王懋明

    仙觀青門外,嘗從金馬過。
    桃花霞際吐,黃鳥日邊歌。
    晚酌醒池水,春衣暖徑莎。
    自聞清樂后,長使夢云和。
    ¤

    527 《滕用亨諸篆體歌》 明·王行

    維周大篆成史籀,宣圣傳經制蝌蚪。
    總因倉頡見鳥跡,象形置書變來久。
    李斯小篆類玉箸,鐘鼎魚蟲分眾手。
    碧霄鸞鳳漫回翔,滄海蛟螭互蟠紐。

    528 《高房山寒江孤島圖》 明·王行

    千山萬山重復重,煙嵐草樹深莫窮。
    高堂大軸示寬廣,要以筆力夸奇雄。
    青紅蒼翠滿縑素,缺處殘碧分遙峰。
    雖云眼底供一快,未見闊遠開心胸。

    529 《兩浙寄子栗家書》 明·魏觀

    元年正月初,運使蒞江浙。
    二月開衙門,上下總怡悅。
    明恩隆委任,疏鈍愧忝竊。
    四月草寇生,民灶被殘劫。

    530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531 《菜薖為永嘉余唐卿右司賦》 明·徐賁

    遠辭華蓋居,來卜山陰宅。
    乍到俗未諳,久住地旋辟。
    屋廬尚樸純,楹桷謝雕飾。
    高營踞山跗,深甃逗泉脈。

    532 《答顏惟喬》 明·薛蕙

    俗紛倦城肆,放浪懷林莽。
    命賞來芳訊,探奇協幽想。
    蕭條南苑際,中夏猶凄爽。
    雨霽綠泉生,風驚白云上。

    533 《過吳仲穆》 明·雪浪法師

    入郭門通水,君家水映門。
    里中高士臥,河上丈人尊。
    不請月當戶,自生花滿園。
    豆蓬時散影,此際共誰言?

    534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於先生同里且親》 明·張孟兼

    鄭公去年離北平,束書抱病來南京。
    城隅解后喜且驚,開顏握手言再生。
    自從南北屨構兵,日夜悵望鄉關情。
    幾回寄書雁南征,中心搖搖若懸旌。

    535 《再過劉會卿喪所卜胡姬為尸仍設雙俑為侍命伶》 明·張獻翼

    昨日經過舊堂宿,今日經過舊堂哭。
    交情今日盡凋殘,草堂自此成幽獨。
    追憶平生顏,宛然在心目。
    炙雞絮酒去復來,素車白馬情未足。

    536 《寄題玉山詩一百韻》 明·張仲舉

    治理逢熙運,欽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載,上德配軒唐。
    大業勤弘濟,元臣協贊襄。
    賢科收俊造,庭實粲珪璋。

    537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538 《瀟湘八景畫·遠浦歸帆》 明·朱瞻基

    斜陽欲掛晴川樹,丹霞遠映瀟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萬里歸舟自何處。
    云帆縹緲天際來,勢壓滔天云浪摧。
    須臾已達漢江曲,江聲洶涌如鳴雷。

    539 《天門山》 唐·李白

    迥出江上山。
    (上山一作山上)
    雙峰自相對。
    岸映松色寒。
    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
    縹緲晴霞外。
    落日舟去遙。
    回首沉青靄。

    540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 關于自際的詩詞 描寫自際的詩詞 帶有自際的詩詞 包含自際的古詩詞(91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