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自榮的詩詞(1692首)

    501 《僧舍白牡丹二首》 唐·吳融

    膩若裁云薄綴霜,春殘獨自殿群芳。
    梅妝向日霏霏暖,紈扇搖風閃閃光。
    月魄照來空見影,露華凝后更多香。

    502 《入關歷陽道中卻寄舍弟》 唐·杜荀鶴

    求名日苦辛,日望日榮親。
    落葉山中路,秋霖馬上人。
    晨昏知汝道,詩酒衛吾身。
    自笑拋麋鹿,長安擬醉春。

    503 《入關歷陽道中卻寄舍弟》 唐·杜荀鶴

    求名日苦辛,日望日榮親。
    落葉山中路,秋霖馬上人。
    晨昏知汝道,詩酒衛吾身。
    自笑拋麋鹿,長安擬醉春。

    504 《賀顧云侍御府主與子弟奏官(敕下時,年七歲)》 唐·杜荀鶴

    青桂朱袍不賀兄,賀兄榮是見兒榮。
    孝經始向堂前徹,官誥當從幕下迎。
    戲把藍袍包果子,嬌將竹笏惱先生。
    自慚亂世無知己,弟侄鞭牛傍隴耕。

    505 《送韋書記歸京(座主侍郎同舉)》 唐·杜荀鶴

    韋杜相逢眼自明,事連恩地倍牽情。
    聞歸帝里愁攀送,知到師門話姓名。
    朝客半修前輩禮,古人多重晚年榮。
    從來有淚非無淚,未似今朝淚滿纓。

    506 《寄薛先輩》 唐·韋莊

    懸知回日彩衣榮,仙籍高標第一名。
    瑤樹帶風侵物冷,玉山和雨射人清。
    龍翻瀚海波濤壯,鶴出金籠燕雀驚。
    不說文章與門地,自然毛骨是公卿。

    507 《三用韻》 唐·韋莊

    素律初回馭,商飆暗觸襟。
    乍傷詩客思,還動旅人心。
    蟬噪因風斷,鱗游見鷺沈。
    笛聲隨晚吹,松韻激遙砧。

    508 《夏初與侯補闕江南有約同泛淮汴西赴行朝莊…四韻吊之》 唐·韋莊

    本約同來謁帝閽,忽隨川浪去東奔。
    九重圣主方虛席,千里高堂尚倚門。
    世德只應榮伯仲,詩名終自付兒孫。
    遙憐月落清淮上,寂寞何人吊旅魂。

    509 《奉使封閩王歸京洛》 唐·翁承贊

    泥緘紫誥御恩光,信馬嘶風出洛陽。
    此去愿言歸梓里,預憑魂夢展維桑。
    客程回首瞻文陛,驛路乘軺憶故鄉。
    指日還家堪自重,恩榮晝錦賀封王。

    510 《菊花》 唐·徐夤

    桓景登高事可尋,黃花開處綠畦深。
    消災辟惡君須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籬物早榮還早謝,澗松同德復同心。
    陶公豈是居貧者,剩有東籬萬朵金。

    唐詩三百首詠史懷古典故寫人

    511 《賀清源太保王延彬》 唐·徐夤

    蕊珠宮里謫神仙,八載溫陵萬戶閑。
    心地闊于云夢澤,官資高卻太行山。
    姜牙兆寄熊羆內,陶侃文成掌握間。

    512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條引線微,年年先翠報春歸。
    解籠飛靄延芳景,不逐亂花飄夕暉。
    啼鳥噪蟬堪悵望,舞煙搖水自因依。
    五株名顯陶家后,見說辭榮種者稀。

    唐詩三百首寫山寫景

    513 《柳》 唐·徐夤

    漠漠金條引線微,年年先翠報春歸。
    解籠飛靄延芳景,不逐亂花飄夕暉。
    啼鳥噪蟬堪悵望,舞煙搖水自因依。
    五株名顯陶家后,見說辭榮種者稀。

    514 《陳情獻中丞》 唐·喻坦之

    孤拙竟何營,徒希折桂名。
    始終誰肯薦,得失自難明。
    貢乏雄文獻,歸無瘠土耕。
    滄江長發夢,紫陌久慚行。

    515 《世迷》 唐·蘇拯

    烏兔日夜行,與人運枯榮。
    為善不常缺,為惡不常盈。
    天道無阿黨,人心自覆傾。
    所以多遷變,寧合天地情。

    516 《牡丹》 唐·裴說

    數朵欲傾城,安同桃李榮。
    未嘗貧處見,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無價,當春獨有名。
    游蜂與蝴蝶,來往自多情。

    517 《牡丹》 唐·裴說

    數朵欲傾城,安同桃李榮。
    未嘗貧處見,不似地中生。
    此物疑無價,當春獨有名。
    游蜂與蝴蝶,來往自多情。

    518 《述懷二十韻獻覃懷相公》 唐·李洞

    帝夢求良弼,生申屬圣明。
    青云縣器業,白日貫忠貞。
    靄靄隨春動,忻忻共物榮。
    靜宜浮競息,坐覺好風生。

    519 《松》 唐·廖匡圖

    曾于西晉封中散,又向東吳作大夫。
    濃翠自知千古在,清聲誰道四時無。
    枝柯偃后龍蛇老,根腳盤來爪距粗。
    直待素秋搖落日,始將凡木斗榮枯。

    520 《松》 唐·廖匡圖

    曾于西晉封中散,又向東吳作大夫。
    濃翠自知千古在,清聲誰道四時無。
    枝柯偃后龍蛇老,根腳盤來爪距粗。
    直待素秋搖落日,始將凡木斗榮枯。

    * 關于自榮的詩詞 描寫自榮的詩詞 帶有自榮的詩詞 包含自榮的古詩詞(169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