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自移的詩詞(62首)

    41 《送王待制自溫州移鎮三山》 宋·白玉蟾

    春暖涂歌里詠喧,鶉衣百結過蘇天。
    九重親擢公為此,百姓皆云我自然。
    五馬重來尋墨沼,一麾又去鎮閩川。
    廟堂相位猶虛左,已筑沙堤在日邊。

    42 《送外舅杜侍御使陜西自徐州移作》 宋·晁補之

    建隆以來論人物,得士與古相低昂。
    人才歷數仁祖世,后生嵬瑣無復望。
    老成寂莫典刑在,杜公玉立映班行。
    少時學問圣賢說,松柏歲寒觀老節。

    43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 宋·蘇轍

    東武厭塵土,彭門富溪山。
    従兄百日留,退食同躋攀。
    輕帆過百步,船底驚雷翻。
    肩輿上南麓,眼界涵川原。

    44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 宋·蘇轍

    我昔去彭城,明日河流至。
    不見五斗泥,但見三竿水。
    驚風郁飆怒,跳沫高睥睨。
    瀲灩三月余,浮沉一朝事。

    45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 宋·蘇轍

    千金筑黃樓,落成費百金。
    誰言史君侈,聊慰楚人心。
    高秋吐明月,白璧懸青岑。
    晃蕩河漢高,恍悢窗戶深。
    邀我三日飲,不去如籠禽。
    史君今吳越,雖往將誰尋。

    46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 宋·蘇轍

    欲買爾家田,歸種三頃稻。
    因營山前宅,遂作泗濱老。
    奇窮少成事,飽暖未應早。
    愿輸橐中裝,田家近無報。
    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
    它年數畝宮,懸知迫枯槁。

    47 《和子瞻自徐移湖將過宋都途中見寄五首》 宋·蘇轍

    梁園久蕪沒,何以奉君游。
    故城已耕稼,臺觀皆荒丘。
    池塘塵漠漠,雁鶩空遲留。
    俗衰賓客盡,不見枚與鄒。
    輕舟舍我南,吳越多清流。

    48 《梁才甫自湖南移使廣西移使廣東自廣東復移湖》 宋·張舜民

    天際雪帆百尺開,廣西移去廣東回。
    未成老大歸朝計,且喜平安出嶺來。
    竹馬共迎新使節,松齋暗鎖舊莓苔。
    回思托蔭無多日,早至瀟湘欲重陪。

    49 《蘇刑部自湖北移漕淮南》 宋·鄭獬

    先公道義交,晚得蘇公佐。
    俾予往拜之,兄事安敢墮。
    漂忽十五年,日月如旋磨。
    近佩荊州符,吏牘方自課。

    50 《送運使李工部自陜西移益部十韻》 宋·強至

    近取河湟議出師,公才正合濟今時。
    朝廷好問平戎策,郡縣無勞諭蜀辭。
    蕭相餽餉堪仰給,馬卿建節忽西之。
    未容歲課關中奏,即聽風聲劍外馳。

    51 《神松嶺即岳神為珪禪師一夕自北嶺移者》 宋·李廌

    初聞百梁村,拔自天池井。
    今知萬松岡,一夕趨北嶺。
    顧茲挾山威,何心罔知警。

    52 《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 宋·曹勛

    好在曾夫子,寧知晤語期。
    倚毗離楚日,鼓吹入夔時。
    赤甲薰風近,黃堂淑景遲。
    相望邈坤軸,空詠竹枝詞。

    53 《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 宋·曹勛

    衣袽先九潤,此日上瞿塘。
    風月動官柳,旌旗開蜀疆。
    詩壇凌李杜,政績過龔黃。
    追詔知非晚,肯令生智囊。

    54 《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 宋·曹勛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
    山林藏老退,松竹養風煙。
    遇物元非遠,尋真自一天。
    懷人會心處,熟誦見山篇。

    55 《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歐陽氏姊於封丘時河朔流移》 宋·王之望

    北出都門都,紅塵污客襟。
    號蟬如有意,高柳自成陰。
    轍亂思良馬,林幽慕逸禽。
    據鞍回首處,愈覺帝閽深。

    56 《自洛移許初至郡齋作》 宋·宋庠

    忝司宮鑰忽三年,恩借閒州得潁川。
    楚北蒼茫軒后野,國南膏沃許人田。
    漢臺褒鳳今難繼,荀里占星俗尚傳。
    更賴鴨陂能慰我,鈴齋西畔似江天。

    57 《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 宋·曾豐

    南宗要勘北機關,踏遍江湖淮浙山。
    始信廣東元有佛,打包依舊更南還。

    58 《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 宋·曾豐

    重脫袈裟掛廣州,與人說法口如流。
    放生池里魚傾耳,受戒壇前石點頭。

    59 《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 宋·曾豐

    終年盡日講楞嚴,舌自深藏口自緘。
    腳指今將舌頭去,懸知滿閣是空函。

    60 《瑩老自浙歸住東廣光孝移住南華五首》 宋·曾豐

    無苦那從復覓甘,堂頭與水已相諳。
    猶將達磨泉中意,更去曹溪滴里參。

    * 關于自移的詩詞 描寫自移的詩詞 帶有自移的詩詞 包含自移的古詩詞(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