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自相因的詩詞(1273首)

    381 《當可臺鄧士將赴類試作詩餞之因效其體》 宋·郭印

    丹山采鳳群鳴集,云外舒張覽輝翼。
    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簫韶有人識。
    朝家選舉專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將筆力覷天巧,斡旋正氣回狂波。

    382 《東歸擬再訪呂所盤舟便不果盤有詩因次韻以謝》 宋·丘葵

    對酒殷勤問后期,出門一步便相思。
    自從剡曲回舟后,長憶巴山聽雨時。
    鶴發無成應念我,貂裘已敝欲從誰。
    歸途不向盤中過,卻被清泉笑惡詩。

    383 《墜壁嶺》 宋·釋文珦

    石徑隨山轉,迢迢十里余。
    險曾稱地壁,高合號天衢。
    老樹因風折,新畬趁雨鋤。
    層巔人不到,異鳥自相呼。

    384 《金剛隨機無盡頌·一合相理分第三十》 宋·釋印肅

    因緣本自虛,六道渾如醉。
    一翳滿空花,便落思量句。

    385 《因道友說陳搏打睡警之》 宋·釋印肅

    日當午,有巴鼻,莫似這漢打瞌睡。
    精魄沉滯識神牽,墮入三途難出離。

    386 《折桂章首座近自雙泉來因作句與之》 宋·釋正覺

    家林隱臥一巢云,厭作梁家庵底賓。
    折桂手舒寒觸月,銜珠眼合夢游春。
    庭除不見雨華鳥,麋鹿能來呼谷神。
    五老芳鄰歸問訊,笑談相對白頭新。

    387 《桂臺》 宋·舒岳祥

    神龍不知身變化,猶認潛鱗為故我。
    先生曾出雨八弦,浪靜波恬歸海臥。
    先生兩處領桂臺,夢寐一生游學舍。
    阿宜移扁就山窗,鐵畫銀鉤金鈕鏁。

    388 《次達善送趙君理韻因寄畬齋陳貴白》 宋·舒岳祥

    杉棚已絕筆,復得云錦書。
    況當既望后,一鏡懸空虛。
    恍然玉堂上,乘鶴來須臾。
    君健勝我健,我臞甚君臞。

    389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金鼎精須煉,華池水火紅。
    坎離能匹配,男女自相逢。
    曩劫知因果,生前道不窮。
    若修方寸是,發意便周通。

    390 《近冬至祭肉未給因敘其事》 宋·王洋

    去年至日猶從俗,今年至日曾無肉。
    食無臠炙情勿傷,祭不毛血貧太酷。
    起與婦謀宜早計,我典春衫君前髻。
    但得豚肩略揜豆,敢事三牲共日祭。

    391 《省題泰帝鼓瑟》 宋·王洋

    雅樂聞琴瑟,相因泰昊前。
    朱絲疑雜奏,素女減哀弦。
    破竹符終全,分魚目不全。
    所馀裁五五,再續未綿綿。
    損益時皆有,虧成理或然。
    茫茫千古意,漢帝自誰傳。

    392 《送法榮師歸吳興榮自清江退院而歸》 宋·王洋

    又作三年一夢回,浮云何地是根栽。
    身隨東土因緣去,袖帶西江風月來。
    碧眼已傳胡相真,白頭誰問故人猜。
    與君別后同參處,雪里梅花次第開。

    393 《一春不得家書因省歸計》 宋·曾豐

    飛絮白相颭,落花紅自紛。
    鯉魚何處去,楊鳥豈堪聞。
    婦老難教馌,兒驕不解耘。
    歸耕誠所愿,耕責望誰分。

    394 《贈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詩相過》 宋·曾豐

    六祖求衣從嶺出,六祖得衣從嶺入。
    半夜抽身不露機,凹頭解擔猶留跡。
    上人家住江之西,仆仆而南休所覓。
    雅意真誠為衣求,衣已不傳那可得。

    395 《辛亥二月望祭齋公因游甘園》 宋·朱繼芳

    公事相妨一半春,今朝才得自由身。
    眼中領略能多少,細雨斜風便妒人。

    396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397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398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399 《鴻門宴》 兩漢·司馬遷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400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 關于自相因的詩詞 描寫自相因的詩詞 帶有自相因的詩詞 包含自相因的古詩詞(12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