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減的詩詞(589首)
461
《次韻毛君上書求歸未報》 宋·蘇轍
白發憂民帶減圍,頻聞慷慨賦將歸。
近傳道士連三咽,久悟禪門第一機。
夜永庵中詩自得,日高門外客來稀。
此心素定誰能勸,只有丁寧詔莫違。
463
《寄淮南制置使薛戶部》 宋·魏野
西自荊巫徹海涯,南從吳越接京華。
半天下管權何重,兩地間游路不賒。
山澤利均資我國,江湖璋盡屬君家。
帝心已簡身寧愧,使額雖雄性不奢。
464
《霜月》 宋·楊億
月夕露為霜,心知厭獨房。
吟殘猶擁鼻,望極自回腸。
鬢減前秋綠,衣消外國香。
星津誰待報,織素未成章。
465
《落葉》 宋·曾鞏
秋雨與風相噴薄,樹木可能無葉落。
瑯玕散漫不可收,野步滿船誰掃掠。
垂楊千樹舊所惜,顏色易衰由力弱。
空條尚舞不自休,物意豈能知索寞。
466
《聽鵲寄家人》 宋·曾鞏
鵲聲喳喳寧有知,家人聽鵲占歸期。
物情固不等人事,爾意自驚思別離。
秋花粲粲正可愛,黃菊芙蓉開滿枝。
春楓千樹變顏色,遠水靜照紅霞衣。
467
《胡樞橫山堂》 宋·葛立方
春過木濃山圍翠,旱余湍減石添痕。
主人正自笏拄頰。
客子底容裾撇門。
好鳥傍人窺野核,亂云釋嶠落芳尊。
真成命駕輕千里,李杜文章得細綸。
468
《歸樂堂》 宋·韓元吉
百歲自逆旅,微官更周流,應知歸來樂,不減萬戶侯。
淵明一縣尹,折腰憎督郵。
松菊繞東籬,田園事西疇。
469
《賀吳守被召》 宋·李呂
吳公骨秀如天人,胸襟落落旨經綸。
少年固已富家學,筮仕聊稱梅子真。
挽弓驏馬特余事,智勇未減飛將軍。
向者長汀初擁節,寇攘聚集驚鄉付。
470
《荔子歌》 宋·劉子翚
炎精孕秀多靈植。
荔子佳名聞自昔。
絳囊剖雪出琱盤,尋常百果無顏色。
閩天六月雨初晴,星火熒煌曜川澤。
471
《和王覺民梅花詩》 宋·王之道
梅花似是東君客,漏洩春風犯寒坼。
冰肌玉骨照雙泉,應為孤根借泉脈。
先生狂得次公醒,詩思藹藹飄晴云。
為憐老拙有舊分,俾預勝賞沾清芬。
474
《宣城書懷》 宋·朱翌
高爽清涼郡,登臨佳麗都。
上連三蜀重,旁挾兩淮趨。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艫。
新林天際浦,青草柳邊湖。
475
《簫杖歌》 元·楊維楨
空心勁草瑯軒節,瘦如筆枝赤如鐵。
壺公手中曾擲之,黃公石上飛星裂。
璣天道人雙眼青,見之不減九節藤。
神丁未窺混沌竅,中有萬壑銅龍聲。
477
《送記注楊學士被詔赴闕》 宋·強至
學士聲先壓并游,詞源浩蕩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題就,萬里青云數刻收。
天子臨軒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優。
翰林試筆尋揮寫,冊府譌文倏校讎。
479
《聞杭饑》 宋·強至
客從吾鄉來,告我歲大歉。
百金易斗粟,富者頭屢撼。
餓殍相枕藉,億口盡虛頷。
客言尚未竟,予淚已成點。
480
《依韻和吳七丈詠雪二首》 宋·強至
江邊玉樹渾無地,世上銀河自有橋。
宿凍即交山口路,冷波應減海門潮。
當年右席辭空在,今日扁舟興轉遙。
寬褐紅爐溫坐外,人間萬事任寥寥。
* 關于自減的詩詞 描寫自減的詩詞 帶有自減的詩詞 包含自減的古詩詞(58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