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耳言的詩詞(1009首)

    41 《題雜書卷六言三首》 宋·劉克莊

    若稽古至三萬,道德經亦五千。
    俗學見皮膚止,圣處非口耳傳。

    42 《耳鼻六言二首》 宋·劉克莊

    萬法與身俱幻,百骸惟耳尚聰。
    文公為補琴操,回仙邀聽松風。

    43 《警齋侍郎舟和放翁五言過獎衰朽且示雄文二編》 宋·劉克莊

    熟讀公詩文,高出騷選前。
    蹇余相追逐,嚴句入杜編。
    里鼓聞咸池,山歌混葛天。
    刀圭靳付授,分寸難扳緣。

    44 《贈碧眼相士六言二首》 宋·劉克莊

    耳白無蓋世名,眼碧有奇中語。
    老夫定非醉翁,斯人莫是初祖。

    45 《送月蓬道人南游寄呈陽巖侍讀直院侍郎六言三》 宋·劉克莊

    昔燕見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醉翁之耳雖白,坡仙之鬢已禿。

    46 《禽言九首·布谷》 宋·劉克莊

    墻壁雖有勸農文,不如禽語尤殷勤。
    春泥滑滑陂水滿,晨出下秧薄暮返。
    烏呼三農養一兵,汝曹努力勿惰耕。
    朱門日高眠未起,卻嫌布谷聲聒耳。

    47 《志仁監薄示五言十五韻夸徐潭之勝次韻一首》 宋·劉克莊

    嵐翠屏環墅,溪光煉抹坤。
    尚書華棟改,先輩釣磯存。
    久臥漳濱疾,誰招楚澤魂。
    昔慚葵衛足,今喜葉歸根。

    48 《辯熊耳》 宋·邵雍

    昔禹別九州,導洛自熊耳。
    熊耳自有兩,未審孰為是。
    東者近成周,西者隔丹水。
    書傳稱上洛,斯言得之矣。

    49 《心耳吟》 宋·邵雍

    意亦心所至,言須耳所聞。
    誰云天地外,別有好乾坤。

    50 《喜吳幾道遷右正言知諫院》 宋·鄭獬

    精金喜入陶熔手,玉鑒直須明主知。
    志士本來能許國,古人所恨不逢時。
    漢成不用朱云劍,舜帝嘗聞大禹辭。
    莫道孤居無感激,挼挲兩耳聽京師。

    51 《和同官問耳疾六首》 宋·曹勛

    牛斗當年事,何當復此時。
    {上敖下言}乎雖有象,默爾類無知。
    不作多聞士,難尤造物兒。
    儻能三耳出,更誦五言詩。

    52 《明叔用大字韻作詩見寄復用韻作七言一首答之》 宋·趙蕃

    人皆言君酒腸寬,我亦畏君詩膽大。
    有時長吸百川空,放意獨掃千軍敗。
    不堪悠悠射馬耳,頗愿渺渺騎鯨背。
    問君何如差樂否,愿窄江湖低華泰。

    53 《鄭德言親睹洛伽觀音相遂依所見繪畫朝夕嚴奉》 宋·鄭清之

    具足圓通性,一念本昭徹。
    佛我與信心,是三無差別。
    凡人未見圣,如渴以河說。
    佛身忽現前,如水印秋月。

    54 《夏秋積雨歲用大祲長言紀實》 宋·衛宗武

    四月五月淫澇積,噬嚙丘垤吞原隰。
    匪惟為沼蕩為陂,萬頃秧云泯無跡。
    攢雅聯尾空飛翻,化鰲為城難障塞。
    五湖三泖俗貫通,當接重江勢洄潏。

    55 《日食罪言》 宋·姚勉

    皇帝十四載,新元紀嘉熙。
    仲冬戊寅朔,午漏方中時。
    朔風震丘壑,猛籟號枯枝。
    黯如商雪天,四野昏垂垂。

    56 《丁巳春言事四歸和朱子云賜詩韻》 宋·姚勉

    鯉魚書來上誰字,斗牛光中湖海士。
    梅花臘雪曾會面,桃李春風一彈指。
    剝書得詩意雄杰,鐘呂驚聞箏笛耳。
    懦夫有聞氣可作,奸諛未誅神已死。

    57 《雜言(十一首)》 明·張羽

    伯鸞舂吳市,伉儷乃相之。
    布衣日操作,椎結無容輝。
    居貧敢忘敬,舉案與眉齊。
    斯人亦何修,感彼糟糠妻。

    58 《七十翁吟五言古體十首》 宋·方回

    后山與簡齋,僅年四十九。
    詩少句句佳,天地同不朽。
    予幼初學詩,一日賦一首。
    頹齡忽七十,詩果傳后否。

    59 《七十翁吟五言古體十首》 宋·方回

    今所以知古,賴世有書史。
    后所以信今,豈不亦藉此。
    昔在韓魏公,治平四載耳,仁皇實錄就。

    60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 宋·方回

    子陵灘上一詩翁,七十四年雙耳聾。
    第一老窮吟第一,一樽時與酹江風。

    * 關于耳言的詩詞 描寫耳言的詩詞 帶有耳言的詩詞 包含耳言的古詩詞(100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