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弄青秧,晨煙著柳行。羇懷正飄泊,陂路轉微茫。蘋際鷺鷗下,塍邊菱荇香。相從尋勝事,蕭颯興何長。
茅舍柴門書亦扃,松姿鶴骨向人情。闔門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輕。仁義至頭焉用稼,聲名真是豈其卿。我慚瘦馬沖煙雨,不得從容慕老成。
來時惟愛古松青,去日新松種已成。令尹若能終此意,清風著處會各名。
偶從野叟問耕桑,說到春來日日忙。老盡吾蠶桑自綠,化殘胡蝶麥猶黃。迎梅已過三旬雨,秧稻初齊五月涼。天上何人調玉燭,但知擊壤樂時康。
愛日初看一線遲,門弧喜氣又相隨。遙知綺席團欒處,正是蓬窗寂寞時。節愛堂中先遣信,富陽驛里舊吟詩。生涯已是千奴辦,且泛新陽入壽卮。
一師今何去,天目萬丈云。著我粗袈裟,對住大茅君。
圣學不嗣千余年,并與小學遺其傳。其間明道寧乏賢,謂書小伎姑舍旃。十字九舛不可鐫,楮生墨墨色有冤。動以經史為執言,豈知魏晉幾變遷。
香有竹風知,無塵雜野姿。為憐新白發,重記舊題詩。蘚帶龍鱗剝,蜂沾蠹屑垂。不來三十載,半樹是孫枝。
路傍迎拜正紛紛,尚憶鋤山話事因。老去可憐心尚在,姓稀猶是耳曾聞。驛追少日傳行客,犬吠多年絕過軍。慚愧一錢無以稱,殷勤寄語若耶云。
滿城風雨近重陽,城腳誰家菊自黃。又是江南離別處,寒煙吹雁不成行。
天典民彝圣得知,斯文千歲以為期。試看涑水三雍贊,何必蘭陵賦詭詩。
瓜爛東陵老廢鋤,野民八十尚軀書。窗風文字翻葉葉,抱膝長吟一擁爐。
白日臨晨老可娛,平生有味太玄{左爻右守}。莫將華皓嗤童習,更采玄文扁此廬。
繁筆泉石兩成癡,早學東家晚學西。章甫峨峨寧汝誤,如今翻恨十年遲。
經年于此忍朝饑,又見秋山草木腓。滿口陽春無和者,卻將錫杖向空飛。
道人別我焦山去,擬卜穹巖畢暮年。帆來帆去澄江闊,我亦心馳落照前。
口如布谷本無語,身似虛空何所還。觀音巖迥出云雨,好住幽窗望小山。
里俗崇祠想報功,袍鞾包裹雪髯翁。休嗟事始無人識,縱有豐碑亦是空。
云中白鶴塔千尋,為眾同南古到今。五百年來一聲錫,四禪天外百花林。長眉白黑歸宗眼,苦口因緣黃蘗心。方見道場多勝境,盡情呈現付知音。
拍手笑無語,挑包去不還。行行余一缽,歷歷上諸山。明月隨方照,孤云任意閒。猊床待師處,猿鳥撤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