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老庵的詩詞(88首)

    21 《次韻寄答一初因懷南竺具庵老人》 明·南洲法師

    自笑還鄉野性慵,有懷多為白頭翁。
    山樓半照崦嵫日,海郭孤吟舶趠風。
    賀監祗應歸鏡曲,征西也復念譙東。
    凄涼莫話平生事,空易魂消蒼莽中。

    22 《次蒲庵長老韻(二首)》 明·烏斯道

    一刖老禪三載余,每懷溪上笑談初。
    春山細雨沾烏帽,晴日閑華墮碧疏。
    九日登高曾有約,二王小楷未能書。
    至今不到天香室,深愧埃塵少滌除。

    23 《金明老人黃葉庵落成志喜(四首)》 明·小萍庵文

    掃除荒穢剪凡材,臥榻初安四壁苔。
    隔浦舟移帆影過,鄰家客到犬聲來。
    霜晨月夕誰為侶,屋后階前盡種梅。
    心法別將何物喻,蓮花不限滿池開。
    ¤

    24 《金明老人黃葉庵落成志喜(四首)》 明·小萍庵文

    一瓢一笠掛西林,不負生平有此心。
    易補高低籬作障,難分新舊竹為陰。
    瓶添水滿澆松大,杖撥云開引路深。
    愧死吾儕諸弟子,相依誰學樹棲禽。
    ¤

    25 《金明老人黃葉庵落成志喜(四首)》 明·小萍庵文

    不貪幽寂不辭喧,野外茅堂可省煩。
    求法人穿荒冢路,放生魚過小橋村。
    云將白繞閑排牖,草引青長靜掩門。
    深更深山只如此,花開花落欲無言。
    ¤

    26 《金明老人黃葉庵落成志喜(四首)》 明·小萍庵文

    香光茗氣和氤氳,宴晦清齋撇見聞。
    鳥睡樹高溪倒影,蟻旋苔滑路回紋。
    北村人語空銜月,東寺鐘鳴夜宿云。
    住此頓忘安隱想,隔林咫尺便紛紜。

    27 《劉顗宮苑,退老于廬山石碑庵,顗,陜西人,》 宋·蘇軾

    山西舊將本書生,歸老巖間未厭兵。
    臥聞布水中宵起,錯認邊風萬馬聲。

    28 《劉顗宮苑,退老于廬山石碑庵,顗,陜西人,》 宋·蘇軾

    雕弓掛壁恥言勛,笑人漁樵便作群。
    五馬親來看射虎,不愁醉尉惱將軍。

    29 《劉顗宮苑,退老于廬山石碑庵,顗,陜西人,》 宋·蘇軾

    肩輿已棄躡風騅,舊物猶存楊柳枝。
    一曲清商近尤好,五陵豪氣未全衰。

    30 《別章泉定庵二老人》 宋·戴復古

    臘里春風轉,塤箎一氣和。
    勸翁新歲酒,唱我老人歌。
    一世聲名重,四方書問多。
    章泉一泓水,思與海同波。

    31 《南臺寺長老乃福州士人陳其姓語及光拙庵遭際》 宋·戴復古

    元龍湖海士,參得石頭禪。
    卓筆翻千偈,住山今十年。
    安心一丘壑,過眼幾云煙。
    莫笑拙庵拙,聲名動九天。

    32 《水月庵謁現老不值》 宋·范成大

    有客叩巖扃,無人管送迎。
    片云閑出岫,水月自空明。

    33 《再游天平,有懷舊事,且得卓庵之處,呈壽老》 宋·范成大

    訪舊光陰二十年,殘僧相對兩依然。
    木蘭已老無花發,石竹依前有麝眠。
    萬戶直須龜手藥,一龕何用買山錢。
    從今半座須分我,共說昏昏一覺禪。

    34 《題之禪老許以草庵見處作詩以約之》 宋·秦觀

    橡葉岡頭釋馬銜,區中奇觀得窮探。
    岸空飛鼠聲相應,江靜群峰影倒涵。
    居士碧云裁秀句,道人哀玉扣清談。
    偶成二老風流事,不是三乘宿草庵。

    35 《老學庵北窗雜書》 宋·陸游

    本慕修真謝俗塵,中年蹭蹬作詩人。
    即今恨養金丹晚,且向江湖把釣緡。

    36 《老學庵北窗雜書》 宋·陸游

    偶住人間遂許時,殘骸自笑尚支持。
    直須消破黃齏盡,始是浮生結局時。

    37 《老學庵北窗雜書》 宋·陸游

    茅齋遙夜養心君,靜處工夫自策勛。
    正喜殘香伴幽獨,鴉鳴窗白又紛紛。

    38 《老學庵北窗雜書》 宋·陸游

    小龍團與長鷹爪,桑苧玉川俱未知。
    自置風爐北窗下,勒回睡思賦新詩。

    39 《老學庵北窗雜書》 宋·陸游

    定交魚鳥欲忘形,獨岸綸巾坐草亭。
    不恨囊中無赤仄,且欣案上有黃庭。

    40 《老學庵北窗雜書》 宋·陸游

    松棚接屋得陰多,石徑生苔奈滑何!盡道疏籬宜細雨,晴時最好曬漁蓑。

    * 關于老庵的詩詞 描寫老庵的詩詞 帶有老庵的詩詞 包含老庵的古詩詞(8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