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翠照的詩詞(1195首)
782
《題美人春睡圖》 明·袁宗
東風小院闌干曲,滿地梨花涴香玉。
金囟晝靜燕初閑,火養沉煙一絲綠。
美人消瘦桃花肌,春腰玉減一尺圍。
碧紗帳小蟬翅薄,睡損舞裙金縷衣。
783
《車駕渡江》 明·曾棨
朱旗畫戟擁晴沙,錦纜牙檣照浪花。
佳氣迥浮江北樹,曉光初絢海東霞。
云中鸞鳳扶丹轂,水底魚龍識翠華。
不用臨流羨天塹,只今四海盡為家。
784
《太液晴波》 明·曾棨
靈沼溶溶淑氣回,玉泉初暖碧如苔。
風回鰲背山光動,日照龍鱗鏡影開。
飛鳥慣隨仙仗過,游魚偏識翠華來。
愿傾池水成春酒,添進南山萬壽杯。
786
《有所思和黃吉甫》 明·張獻翼
鴛鴦七十自成雙,翠袖紅顏映碧瀧。
淮水有時邀玉笛,秦樓無伴對銀缸。
梨云入夜長飛夢,桃葉乘春欲渡江。
相望本無千里隔,共看明月照寒窗。
787
《元夕應制》 明·趙迪
龍樓錫宴月初斜,寶炬星分照翠華。
五夜歌鐘連甲第,千門燈火映皇家。
錦筵人醉飄《金縷》,羅綺春晴散彩霞。
自是宸游多樂事,叨陪幾度賜宮花。
788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789
《金陵元夕篇》 明·鄭之文
朱樓隱軫薄層霄,淥水縈堤蕩畫橋。
十里香風吹紫陌,一年明月始今宵。
今宵無處無蕭鼓,佳麗名都較得數。
美酒留連拚十千,少年歡笑唯三五。
790
《長安古意》 明·周是修
長安二月三月時,千門萬戶春風吹。
綺構瑤臺高照耀,香車寶馬并驅馳。
驅馳照耀皆豪貴,九棘三槐夾三市。
鼎食鐘鳴將相家,朱簾繡柱王侯第。
791
《陽春曲》 明·朱高熾
遲遲麗日照春空,陣陣芳塵花信風。
依依弱柳含嬌翠,爛爛夭桃埋淺紅。
黃鶯飛上花間語,似勸游人邀酒侶。
醉燒銀燭作夜游,瞬息桃花落紅雨。
792
《錢塘(二首)》 明·朱夢炎
吳越山川勝概多,彩云樓觀郁嵯峨。
晴嵐日照芙蓉影,細柳風生翡翠波。
楚客移舟時見問,吳姬抱瑟肯相過。
片帆明日江東去,尚憶樽前對酒歌。
793
《無題》 明·朱正初
長干車馬少年同,此夕翻疑似夢中。
楊柳有聲吹作笛,梅花無數落隨風。
春山尚斗顰間翠,夜月都消枕上紅。
惆悵當時歌舞處,夕陽猶照小橋東。
796
《再用前韻》 宋·蘇軾
朱顏發過如春醅,胸中梨棗初未栽。
丹砂未易掃白發,赤松卻欲參黃梅。
寒溪本自遠公社,白蓮翠竹依崔嵬。
當時石泉照金像,神光夜發如五臺。
797
《東湖》 宋·蘇軾
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
爾來走塵土,意思殊不堪。
況當岐山下,風物尤可慚。
有山禿如赭,有水濁如泔。
798
《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 宋·蘇軾
《南康八境圖》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樓觀臺榭之所見而作是圖也。
東望七閩,南望五嶺,覽群山之參差,俯章貢之奔流,云煙出沒,草木蕃麗,邑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嘅然而嘆矣。
蘇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従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
799
《黃葵》 宋·蘇軾
弱質困夏永,奇姿蘇曉涼。
低昂黃金杯,照耀初日光。
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
古來寫生人,妙絕誰似昌。
晨妝與午醉,真態含陰陽。
君看此花枝,中有風露香。
800
《南都妙峰亭》 宋·蘇軾
千尋掛云闕,十頃含風灣。
開門弄清泚,照見雙銅钚。
池臺半禾黍,桃李余榛菅。
無人肯回首,日暮車班班。
* 關于翠照的詩詞 描寫翠照的詩詞 帶有翠照的詩詞 包含翠照的古詩詞(119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