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緩月的詩詞(403首)

    241 《白頭吟》 明·黃肅

    長絲弦聲緩,短絲弦聲急。
    長短苦不齊,抱取向郎泣。
    明明皓月,三五圓缺。
    念我所思,中道而別。

    242 《寓治穀城寄京華親友》 明·黃哲

    金陵別時春已半,含桃吹花鶯語亂。
    群公送客勞勞亭,王事驅馳不敢緩。
    折腰從政真可憐,貂裘欲敝寒無氈。
    青徐古道暗荊棘,二月黃河水塞川。

    243 《送楊公望得滿字》 明·劉崧

    君行服初命,列宴當堠館。
    賓從塞道周,風煙激危管。
    舟航既泛泛,佩璲亦鞙々。
    滄江東流深,浮云北飛遠。

    244 《登太倉衛樓》 明·陸容

    炎歊何可避,爽塏自應尋。
    樓閣新兵衛,觀游愜士林。
    月同年在未,日遇望前壬。
    地勢環江海,星纏右昴參。

    245 《儀真道中》 明·王洪

    王程不可緩,孤棹且宵征。
    古渡無人語,長空惟月明。
    湖連四野闊,天與大江平。
    明發維揚郡,登臨一感情。

    246 《中秋日趙文度過小飲》 明·吳夢旸

    相逢說牢落,況乃值清秋。
    滿地已黃葉,他鄉應白頭。
    酒邊愁較緩,身外老堪休。
    為贈青天月,須君盡日留。

    247 《惱公詩題游春士女圖》 明·張璨

    眉黛彎新月,瞳人剪碧波。
    態濃娃館妓,腰細楚宮娥。
    緩踏金蓮步,新翻《白雪》歌。
    輕顰迷下蔡,妙舞絕陽阿。

    248 《山舍夜坐紀興》 明·張宇初

    潛僻非世圖,幽恬足真賞。
    晨招逸人來,遠策緩藜杖。
    敘別罄春醪,園蔬雨余長。
    延歡喜就宿,窗籟風泉響。

    249 《寄演福和尚》 明·竺庵鳷公

    雨紅煙綠暮春時,獨客終朝有所思。
    白水漾沙金錯落,青山浮幾玉參差。
    一簾花妥鶯啼緩,千里書成鶴去遲。
    后夜更看湖上月,滿懷愁緒散如絲。

    250 《多麗(李良定公席上賦)》 宋·聶冠卿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聞其間、賞心樂事,就中難事并得。
    況東城、鳳臺沙苑,泛清波、淺照金碧。
    露洗華桐,煙霏絲柳,綠陰搖曳,蕩春一色。

    宋詞三百首

    251 《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唐·李白

    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
    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

    湖闊數千里,湖光搖碧山。
    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

    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
    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

    252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 唐·白居易

    冒寵已三遷,歸朝始二年。
    囊中貯余俸,園外買閑田。
    狐兔同三徑,蒿萊共一壥。
    新園聊鏟穢,舊屋且扶顛。

    253 《汲江煎茶》 宋·蘇軾

    活水還須活火烹,?唐人云:茶須緩火炙,活火煎。
    ?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數荒村長短更。

    254 《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呈趙景貺陳履常》 宋·蘇軾

    (一題作小飲西湖,懷歐陽叔弼兄弟,贈趙景貺、陳履常)歲暮自急景,我閑方緩觴。
    醉飲西湖晚,步轉北渚長。
    地坐略少長,意行無澗岡。
    久知薺麥青,稍喜榆柳黃。

    255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宋·蘇軾

    寒雞知將晨,饑鶴知夜半。
    亦如老病客,遇節常感嘆。
    光陰等敲石,過眼不容玩。
    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

    256 《送孫著作赴考城兼寄錢醇老李邦直二君于孫處》 宋·蘇軾

    使君閑如云,欲出誰肯伴。
    清風獨無事,一嘯亦可喚。
    來従白蘋洲,吹我明月觀。
    門前遠行客,青衫流白汗。

    257 《小飲西湖,懷歐陽叔弼兄弟,贈趙景貺、陳履》 宋·蘇軾

    歲暮自急景,我閑方緩觴。
    歡飲西湖晚,步轉北渚長。
    地坐略少長,意行無澗岡。
    久知薺麥青,稍喜榆柳黃。

    258 《李憲仲哀詞》 宋·蘇軾

    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
    遑哀已逝人,長眠寄孤館。
    念我同年生,意長日月短。
    鹽車困騏驥,烈火廢圭瓚。

    259 《岐亭五首(并敘)》 宋·蘇軾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
    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

    260 《李憲仲哀詞(并敘)》 宋·蘇軾

    同年友李君諱惇,字憲仲。
    賢而有文,不幸早世,軾不及與之游也,而識其子廌有年矣。
    廌自陽翟見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邊、母馬、前母張與君之喪,皆未葬,貧不敢以饑寒為戚,顧四喪未舉,死不瞑目矣。
    適會故人梁先吉老聞余當歸耕陽羨,以絹十匹、絲百兩為贐,辭之不可。

    * 關于緩月的詩詞 描寫緩月的詩詞 帶有緩月的詩詞 包含緩月的古詩詞(40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