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緩聲的詩詞(300首)
206
《依韻和提刑太博嘉雪》 宋·范仲淹
南陽風俗常苦耕,太守憂民敢不誠。
今秋與冬數月旱,二麥無望愁編氓。
龍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轟轟。
昨宵天意聚回復,繁陰一布飄寒英。
208
《滿庭芳·鳳閣祥煙》 宋·無名氏
鳳閣祥煙,龍城佳氣,明禋恭謝時豐。
綺羅爭看,簾幕卷南風。
十里仙儀寶仗,暖紅翠、玉碾玲瓏。
鑾回也,簫韶緩奏,聲在五云中。
211
《寄維陽許待制》 宋·梅堯臣
當時永叔在楊州,中秋待月後池頭。
約公準擬與我敵,是夜二雄利矛。
我時小卻避其銳,風愁雨怛常娥羞。
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樹婆娑而枝虬。
213
《讀黃莘秘校卷》 宋·梅堯臣
嵇康昔彈廣陵散,商聲高與宮聲緩。
托名山鬼未傳人,古桐紉絲絲不斷。
一聞殭臥竊其音,世間雖得能亦罕。
賢明以之知盛衰,愚昧以之為忘誕。
214
《冬至夜雨感懷》 明·高啟
節序關何事,徒令百感生。
升沉當世事,存歿故人情。
寒在微陽氣,風疏緩漏聲。
他年說今夜,聽雨宿南城。
216
《拍板謠》 宋·王禹偁
麻姑親采扶桑木,鏤脆排焦其數六。
雙成捧立王母前,曾按瑤池白云曲。
幾時流落來人間,梨園部中齊管弦。
管弦才動我能應,知音審樂功何全。
218
《王履道左丞見訪》 宋·曾幾
近市三椽屋,斜陽一席門。
故人空厚祿,過我獨高軒。
轉刻求巾屨,忘形奉笑言。
性容安石緩,道許穆生存。
暝色遙岑合,歸途漲水渾。
傳呼聽已遠,依舊雀聲喧。
219
《塘上行》 宋·文同
寒塘漲新雨,滟滟翠波滿。
沙晴步聲澀,風引羅帶緩。
蒲牙妒舌利,荷葉歡心卷。
生平玉衣夢,至此神亦誕。
徒誦小星篇,無人覺腸斷。
220
《酬吳教程丞》 宋·洪咨夔
六花結陣護輕寒,緩帶西風夾谷壇。
破竹正期多算勝,把萸何暇半酣看。
聲驅黑祲千山卷,氣攝黃河一夜乾。
識得天津裴度面,人心已作太山安。
* 關于緩聲的詩詞 描寫緩聲的詩詞 帶有緩聲的詩詞 包含緩聲的古詩詞(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