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經論的詩詞(836首)

    21 《蒼溪山寺》 宋·文同

    正午風色高,遂泊蒼溪縣。
    層崖抱林木,有寺藏蔥蒨。
    出船步危磴,蔭密頗索轉。
    上到金仙家,緣空列臺殿。

    22 《送大理金少卿赴闕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為韻兼》 宋·仲并

    澆風昔未殄,向隅或不免。
    上心天地心,哀矜用中典。
    卿聯慎所付,遂極天下選。
    譏讞聊小試,經論期一展。

    23 《七言》 宋·周文璞

    云竺前頭即御園,小風斜雨入梅天。
    放歌偃蹇如圓澤,古貌昂藏若稚川。
    尋得數行天寶字,破他一夜草堂眠。
    此生更要窮經論,惆悵高人舊石筵。

    24 《渡淮》 宋·孔武仲

    扁舟次淮浦,利涉得春風。
    脫險黿鼉畔,問津桑枯中。
    俯窺清奪魄,回望渺吞空。
    委注雖天力,經論是禹功。

    25 《裒集詩藁》 宋·釋文珦

    吾學本經論,上之契無為。
    書生習未忘,有時或吟詩。
    興到即有言,長短信所施。
    盡忘工與拙,往往不修辭。

    26 《緣識》 宋·宋太宗

    無窮思廣大,幽隱便知深。
    智達千經論,方關一寸心。
    聰明懷往古,曩劫順從今。
    此理人須信,周旋子細尋。

    27 《挽石應之提刑》 宋·孫應時

    芹泮清燈夜,山亭皂蓋春。
    重更雙使節,總為兩淮民。
    德意人人浹,工夫事事新。
    帝城車馬外,才此寄經論

    28 《禹穴一首》 宋·王阮

    綠字煌煌錫禹疇,厥初龜負即天休。
    轉為玉札符經論,果有書藏此穴不。

    29 《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李白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掛空名。

    贈別憂憤自傳長詩

    30 《入彭蠡經松門觀石鏡緬懷謝康樂題詩書游覽之志》 唐·李白

    謝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門。
    余方窺石鏡,兼得窮江源。
    將欲繼風雅,豈徒清心魂。
    前賞逾所見,后來道空存。

    懷古

    31 《經李蒙潁陽舊居》 唐·錢起

    同心而早世,天道亦何論。
    獨有山陽宅,平生永不諼。
    青溪引白鳥,流涕吊芳蓀。
    蔓草入空室,叢篁深毀垣。
    舊游還在眼,神理更忘言。
    唯見東山月,人亡不去門。

    32 《贈萬經》 唐·嚴維

    萬公長慢世,昨日又隳官。
    縱酒真彭澤,論詩得建安。
    家山伯禹穴,別墅小長干。
    輒有時人至,窗前白眼看。

    33 《山行經樵翁》 唐·鮑溶

    我心勞我身,遠道誰與論。
    心如木中火,憂至常自燔。
    披訪結恩地,世人輕報恩。
    女無良媒識,知入何人門。

    34 《讀《陰符經》寄鹿門子》 唐·陸龜蒙

    清晨整冠坐,朗詠三百言。
    備識天地意,獻詞犯乾坤。
    何事不隱德,降靈生軒轅。
    口銜造化斧,鑿破機關門。

    35 《經故友所居(一題上有瓊華觀三字)》 唐·羅隱

    槐花漠漠向人黃,此地追游跡已荒。
    清論不知莊叟達,死交空嘆趙岐忙。
    病來未忍言閑事,老去唯知覓醉鄉。
    日暮街東策羸馬,一聲橫笛似山陽。

    36 《經故友所居(一題上有瓊華觀三字)》 唐·羅隱

    槐花漠漠向人黃,此地追游跡已荒。
    清論不知莊叟達,死交空嘆趙岐忙。
    病來未忍言閑事,老去唯知覓醉鄉。
    日暮街東策羸馬,一聲橫笛似山陽。

    寫花贊美

    37 《重經漢南》 唐·許彬

    分散多如此,人情豈自由。
    重來看月夕,不似去年秋。
    息慮雖孤寢,論空未識愁。
    須同醉鄉者,萬事付江流。

    黃河典故諷刺

    38 《亂后行經吳御亭》 南北朝·庾肩吾

    郵亭一回望,風塵千里昏。
    青袍異春草,白馬即吳門。

    感慨人生

    39 《刑賞忠厚之至論》 宋·蘇軾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
    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
    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于虞、夏、商、周之書。

    古文觀止策論

    4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經論的詩詞 描寫經論的詩詞 帶有經論的詩詞 包含經論的古詩詞(83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