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經編的詩詞(287首)

    81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82 《駁復仇議》 唐·柳宗元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于令,永為國典”。
    臣竊獨過之。
    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

    古文觀止議論

    83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84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85 《入都》 清·李鴻章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

    抒懷壯志追憶

    86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87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88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89 《九章之九 悲回風》 先秦·屈原

    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
    物有微而隕性兮,聲有隱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萬變其情豈可蓋兮,孰虛偽之可長?

    90 《讀書》 宋·曾鞏

    吾性雖嗜學,年少不自強。
    所至未及門,安能望其堂。
    荏苒歲云幾,家事已獨當。
    經營食眾口,四方走遑遑。

    91 《水調歌頭·先生豈我輩》 宋·劉辰翁

    先生豈我輩,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棄銀魚。
    留得東籬晚節,笑倒龍山禿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攜手盍歸乎。

    92 《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明·宋濂

    太虛之氣隨物形,天聲地聲由此生。
    小或簸蕩吼河海,大將觸搏流風霆。
    天輪膠戾神鬼戰,地軸挺拔蛟龍爭。
    圈臼洼污各異奏,彯沙礜石咸齊鳴。

    93 《史院席上奉和吳相公原韻》 宋·王拱辰

    累圣千春統,編年四紀余。
    官歸柱史筆,經約魯麟書。
    班馬才長矣,仁英道偉歟。
    恩招宴東觀,釃酒荷盈車。

    94 《沁園春·鶗鴂鳴兮》 宋·吳泳

    鶗鴂鳴兮,卉木萋止,維暮之春。
    笑憨翁漸老,年加三豆,呆郎多事,詩記三星。
    六十有三,高吟勇退,只有堯夫范景仁。
    從今去,且亭前放鶴,溪上垂綸。

    95 《郴江百詠并序·蔡倫宅》 宋·阮閱

    竹簡韋編寫六經,不知何用搗枯藤。
    自從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

    96 《題清芬閣》 宋·沈長卿

    元英以隱名,名德以仕顯。
    人言不同調,是說一何淺。
    丈夫生世間,出處各有意。
    仕以行其道,隱以求其志。

    97 《轉壽春守,太和庚戌歲二月,祗命壽陽時替裴》 未知·未知

    此處之顧,余衰年甘躡前患,俾三月而寇靜,期歲而人和,虎
    不暴物,奸吏屏竄,三載復遭邪佞所惡,授賓客分司東都,或
    舉其目,或寄于風,亦粗繼詩人之末云】
    李紳

    98 《知宮高士菊巖》 唐·張復

    來游九鎖山,忽遇菊巖仙。
    老翠偃千畝,黃金鋪萬錢。
    花經令尹受,詞入北司編。
    最重水中石,平舟曾為鐫。

    99 《沁園春 代壽張起齊四月十一日》 元·陳櫟

    首夏清和,望三夕前,天現壽星。
    恰先庚三日,釋迦浴佛,后庚三日,呂洞賓生。
    慈佛神仙,引前從后,來作人間瑞世英。
    今耆艾,久提綱諸道,凡萬儒燈。

    100 《次韻黃玉如大章攜先集來訪二首》 宋·許月卿

    橋梓風流滿腹經,桂花香里識魁名。
    翻成宵夢古今事,何況人間父子情。
    先集一編詩橐富,家傳萬卷子金榮。
    掛名敘跋流芳遠,曉起吟窗仔細評。

    * 關于經編的詩詞 描寫經編的詩詞 帶有經編的詩詞 包含經編的古詩詞(28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