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細高的詩詞(1391首)

    721 《彌牟鎮孔明八陣圖》 宋·王剛中

    我稽八陣圖,規模載方冊。
    曷來鎮西蜀,夔門觀疊石。
    賦詩有數字,字字究來歷。
    進涉漢州西,彌矣鎮之北。

    722 《和張可投詩十首》 宋·王洋

    聲猶在耳鳥關關,過眼庭陰作午班。
    香篆靜中便細看,綠蘿新處得高攀。

    723 《次韻之秋日雨后韻》 宋·王隱

    洺州秋雨后,幽勝可供間。
    白首留他縣,歸心繞故山。
    野泉來竹底,危磴入云間。
    尚記登高會,重巖細菊斑。

    724 《九吟詩·石室》 宋·吳昌裔

    竹幾蒲團石室中,細書抱樸參同。
    寧聲碧眼朱高十,何必攜琴下閬風。

    725 《次韻曾中父登臨川郡書事》 宋·吳可

    戈甲何為盛,田園已就荒。
    僅能移北阜,未暇隱東墻。
    寂寞交親遠,漂零道路長。
    歸心隨斷雁,離思感垂楊。

    726 《江左謂海棠為川紅》 宋·吳中復

    靚妝濃淡蕊蒙茸,高下池臺細細風。
    卻恨韶華偏蜀土,更無顏色似川紅。
    尋香只恐三春暮,把酒欣逢一笑同。
    子美詩才猶閣筆,至今寂寞錦城中。

    727 《蟬》 宋·徐集孫

    高蹈槐梢與柳陰,爭鳴直到日西沉。
    初無識見偏容喙,不讀詩書卻好吟。
    風露細餐雖足飽,山林為計更宜深。
    所談幸爾非人事,逆耳從來欠賞音。

    728 《秀川館聯句》 宋·許子紹

    江聲床搖寒,山購窗拗綠。
    歸舟著沙邊,客夢繞鄉曲。
    簪盍豁秋悲,筵開從夜卜。
    黃花散疎籬,蒼竹圍破屋。

    729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730 《凈土寺追和東坡韻》 宋·楊棟

    令君督來期,書郵日旁午。
    世事不足論,清游乃先務。
    朝朝叩禪關,復此得凈字。
    淺斜琥珀濃,細嚼銀絲縷。

    731 《巖桂》 宋·楊與立

    自從月窟得靈根,使擅人間眾森尊。
    萬斛天香非世有,十分秋色至今存。
    林高直接孤輪影,枝花休尋舊斧痕。
    午夜樓頭足心賞,天低風細欲飛魂。

    732 《慶元三年以職事至零陵訪澹巖》 宋·俞徵

    傳聞此地稀,來為細搜奇。
    眩眼珠泉滴,抬頭玉乳垂。
    虛明天廣大,重疊石參差。
    坐久衣襟潤,聲翻語笑隨。
    幽深多怪巧,高下復逶迤。
    歷覽仙君跡,難酬太史詩。
    自然千古意,形詠愧蕪詞。

    733 《題惠山寺》 宋·張理

    九山朝暮云,搖落少游墳。
    野蔓碑全沒,晴庵磬亦聞。
    洞偏泉路細,松折鶴巢分。
    高視太湖近,雪濤鷗起群。

    734 《海棠》 宋·張冕

    海棠栽植遍塵寰,未必成都欲詠難。
    山木瓜開千顆顆,水林檎發一攢攢。
    初疑紅豆爭頭綴,忽覺燕脂眾手丸。
    西蜀僧家根撥小,南荊宮舍樹支寬。

    735 《錫杖泉》 宋·張士遜

    靈蹤遺幾載,卓錫在高岑。
    妙法歸何地,清泉流至今。
    苔花生細細,云葉映沈沈。
    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

    736 《絜矩書院示學子》 宋·章粲

    四時配四德,元亨利與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暢茂,是為德之亨。
    金利秋向實,水貞冬日成。

    737 《次僧韻》 宋·周暕

    曾對寒爐細盡灰,歲番回首重徘徊。
    山間已有幽人占,門外寧教俗子來。
    老杜名留修覽寺,東坡詩在妙高臺。
    新涼擬洲登山屐,莫待黃花逸與催。

    738 《上巖寺訪一公》 元·黃溍

    曉色微茫尚帶星,修蹊犖確斷人行。
    獨支瘦竹身猶健,高入重云地忽平。
    落月正當山缺處,細泉頻作雨來聲。
    上方燈火青林曲,隱隱疏鐘一再鳴。

    739 《訪友人別墅》 元·郭鈺

    陰森萬木曉蒼茫,路轉山腰問草堂。
    池涌慢波萍葉散,窗涵細雨橘花香。
    讀書程度輸年少,中酒心情厭日長。
    公子飄飄才思闊,何妨高詠伴滄浪。

    740 《謁金門 依韻和孤蟾四闋》 元·吳澄

    如何喜。
    自喜自知可矣。
    天地與人同一理。
    世間知者幾。

    * 關于細高的詩詞 描寫細高的詩詞 帶有細高的詩詞 包含細高的古詩詞(139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