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線人的詩詞(551首)
501
《蘇幕遮 *縣晏公惠面》 元·馬鈺
晏先生,惠我面。
親做庖人,妙手*和軟。
細細搓來成玉線。
致在鍋中,水火同烹煉。
覺馨香,成美膳。
四個平分,各各無深淺。
欲要充饑須九轉。
飽后云游,處處行方便。
502
《踏云行 全真堂竹簾》 元·馬鈺
白刃持*,青絲作線。
一經一緯挨排遍。
功成不敢掛茅*,全真堂里垂方便。
隔斷塵囂,內容自見。
閑閑不用他人卷。
月鉤高釣入青霄,恁時
503
《漁家傲·日照陽魂空中煉》 元·侯善淵
日照陽魂空中煉。
璇璣運斡天網轉。
咫尺眼前人不見。
通一線。
爐開鼎裂天光現。
瑞散瓊花飛片片。
香風暗拂靈雯面。
冷淡清虛情雅宴。
真堪羨。
玉宸扶御寥陽殿。
504
《徐子修畫山水歌》 明·袁凱
夏家高堂生晝寒,徐卿畫圖墨未干。
深山大澤貯煙霧,黑處似有龍蛇蟠。
襄陽小米師董原,妙處不受繩墨牽。
頃刻萬里皆自然,房山尚書世稱賢。
505
《新晴》 宋·項安世
幸甚干逢甲,皤然雨變霜。
彩衣云漸衣,紋線日初長。
預想慈懷動,先憑喜信將。
背人三數鵲,飛去覺匆忙。
506
《和揭尉見賀韻》 宋·項安世
茸茸弱線初迎復,軋軋陽機已轉坤。
梅放小紅明紙帳,竹分寒綠壽藤尊。
不愁故將逢陵尉,且喜仙官近市門。
還向陳年作新句,賀人今日拜春恩。
507
《十七弟生朝》 宋·項安世
至日陽生萬事新,阿連于此慶生辰。
一天云物皆和氣,滿市人家作賀賓。
壽算暗隨宮線長,科名行逐地雷伸。
病夫已學陳根退,只愿庭前玉樹春。
509
《避賊》 宋·張嵲
避賊入深谷,乘桴復悠悠。
四顧江上山,群峰如薺稠。
是時雪霜霽,林壑氛霧收。
茂樹蔭石壁,澄潭深不流。
510
《觀舊寫照有感》 宋·張镃
趙茂寫我真,今朝喜重見。
相望十五載,容貌盡更變。
恰如逢故人,省認向時面。
自憐歲月去,亟若弦上箭。
511
《訪曇師》 宋·趙汝鐩
道人云外住,小徑入庵幽。
干老梅逾瘦,林疏竹自修。
揀茶相伴煮。
補線有停抽。
此事如何說,下山歸去休。
512
《惜別》 宋·王镃
袂分鴛錦夢雙殘,一線啼痕枕未乾。
門掩青燈人自去,杏花風起落花看。
513
《故衣》 宋·林景熙
篋中出故衣,絡緯聲四壁。
昔年慈母線,一一手所歷,眷眷游子心,惻惻虛堂夕。
逝水不返流,孤云杳無跡。
514
《屠兵來》 明·李東陽
兒勿啼,屠兵來,趙宗一線何危哉。
千金賣兒兒不死,真兒卻在深山里,妾今有夫夫有子。
死兵易,立孤難,九原下報無慚顏。
趙家此客還此友,穿何故亡盾何走。
誰言趙客非晉臣,當時嬰杵為何人?
515
《畫禽》 明·李東陽
高棲野雀低飛燕,長在峰頭與溪面。
竹雞啼徹雨初晴,山腳泥深路如線。
崖根老樹回余青,樹間雙鵲閑無聲。
只應識得山中樂,無復人間送喜情。
516
《宿天池》 宋·孔武仲
我思廬山游,發與自年少。
偶來得閑侶,更欲窺眾妙。
幽林穿蒙籠,青峰上險峭。
遙看天池路,一線在巖徼。
517
《水車》 宋·陳普
人為萬物靈,無處不可見。
天地生物心,得人始周遍。
有心鄭國渠,關中為富衍。
三十六陂流,江南谷為賤。
518
《七夕競渡》 宋·鄧深
水馬相先急畫橈,朱樓紅粉宴笙簫。
月中誰念穿彩線,江上齊看奪錦標。
冷眼諸人旁賈勇,爭頭一鼓喜成謠。
憑誰試展乘槎手,直入銀灣看鵲橋。
519
《月湖樓晚霽呈侍郎》 宋·鄧深
湖光滟滟水平堤,醉倚欄干晚霽時。
入鏡往來人倒影,窺天指掠燕低飛。
雨痕猶向梅妝見,風色偏於柳線知。
景物相撩無好句,乞公詩作畫圖歸。
* 關于線人的詩詞 描寫線人的詩詞 帶有線人的詩詞 包含線人的古詩詞(551首)